图:一名少年误堕网上交易陷阱,连累家长损失40万元。
随着科技进步,愈来愈多青少年进行网上交易,但网络上陷阱处处。警方表示,一名15岁少年于社交平台“小红书”放售公仔,骗徒假扮买家发送伪造入帐纪录,再冒充支付平台“客服”讹称其账户已被冻结,需支付保证金解冻,最终骗取少年家长近40万港元。\大公报记者 古倬勳
讹称入账户口被冻结
警方昨日在Facebook专页“CyberDefender 守网者”表示,一名15岁青年于“小红书”平台放售热门日系公仔,他随即透过平台收到假扮顾客的骗徒讯息,双方转至通讯软件WhatsApp沟通。骗徒向他发送伪造的转账截图,谎称款项已存入其支付宝账户。当受害人发现未有收款纪录后,骗徒即讹称已代通报“支付宝客服”;其后冒充“支付宝客服”的骗徒同党经WhatsApp主动联络受害人,指其账户遭冻结,需支付所谓保证金方可解冻,受害人不虞有诈,按骗徒指示使用家长手机的网上银行程式,将近40万港元转账至骗徒指定户口。
警方提醒市民,为免青少年堕入网上买卖骗案,建议各位家长教育子女网上交易安全知识,并在子女进行交易时陪同,鼓励他们遇可疑情况时务必先与家长商量,若接获自称官方客服之人士来电或短讯,应主动透过官方渠道核实,官方绝不会要求用户私下转账“保证金”;家长也应妥善保管手机及支付密码,并留意子女提出的转账要求;交易前使用“防骗视伏器”或“防骗视伏App”输入相关电话号码、社交媒体账号等资料评估风险。
“防骗视伏器”可评估风险
骗徒除了会以青少年为目标对他们行骗,亦会利用青少年进一步行骗,今年3月一名16岁青少年在Facebook被骗徒利用犯案,骗徒先经Facebook向受害人出售游戏卡,以博取受害人信任。受害人收货后,骗徒便向受害人提出以月薪8000港元,聘请受害人作为中介人,在拍卖平台Carousell代其出售游戏卡,讹称收款后便会寄出货品给客户;受害人根据骗徒指示在Carousell寻找客户作出交易,最终客户们未能收货,其中一名客户使用防骗视伏器检查,才惊觉骗徒电话号码被标示为高危有伏,始知受骗。受害人连同他招揽的49人均受骗,合共损失近13万港元。警方提醒家长多关心子女的网络活动,及时制止异常情况,以及陪同子女一起上网和教导他们如何适当地使用互联网,提升子女对不良资讯的认知、网络危机意识及在互联网世界也要奉公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