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水务署两星期以来日以继夜进行临时食水管铺设工程,昨日清晨完成接驳。右图:皇后山邨食水问题引起关注。\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粉岭皇后山邨、山丽苑的食水早前出现沥青等沉积物,特区政府调查后相信与坪輋路一段有沥青涂层的水管有关,水务署前晚(12日)动员约200人,在坪輋路通宵进行新铺设临时喉管接驳工程,永久停用该段含沥青涂层的水管,并在昨日清晨恢复供水。有皇后山邨居民表示,昨日早上扭开水龙头见到水呈乳白色,稍微有点浑浊,但放水一段时间后便恢复正常。有区议员认为,政府反应迅速,以一个月时间便成功换掉含沥青涂层的水管。
水务署回复《大公报》查询时表示,更换水管后,会继续将每天水质监测结果张贴于屋邨当眼处,将持续一段时间,让居民安心饮用干净食水。\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伍轩沛
“大厦每日都贴有水质监测结果,我一直都留意着,没有问题我就正常用水。”皇后山邨居民叶太昨日对大公报记者表示,上月食水已经清澈,没有再出现黑点。
皇后山邨和山丽苑上月出现食水水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行政长官李家超召开高层督导会,提出10项应对措施,包括更换涉事的400米喉管。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于上月7日实地视察后表示,今年内展开更换涉事喉管的工程。
如期两周内加建临时喉管
政府部门随即与社区各界及道路使用者协调,水务署和承建商全速进行加建临时喉管工程,如期在约两星期时间完成,并于上周六晚上进行接驳喉管工序,包括关闭现有喉管闸掣、系统排水、于多个接驳点更换管件并焊接新喉管、分阶段重启闸掣,以及彻底冲洗相关供水系统。施工期间需要暂停供水,以把供水路线改道至新铺设的临时喉管,取代含沥青涂层的水管。皇后山一带住户的食水及冲厕水均需要暂停,受影响地区包括皇后山邨、山丽苑、及位于沙头角公路(孔岭村至沙头角墟)、坪輋路(孔岭村至云泉仙馆)、五洲路、禾径山路及鹿颈一带的68条乡村。
为尽快完成这些工序,缩短停水时间,水务署动员约200人,于前晚10时开始,通宵达旦进行临时喉管接驳工程。昨日按计划完成,受影响区域的供水于早上约8时陆续恢复,而皇后山邨及山丽苑有大厦水缸作为缓冲,供水于昨日早上7时恢复。
署方:食水初期呈乳白色属正常
大公报记者昨日到皇后山邨观察,屋邨入口资讯牌位置,有张贴“沥青涂层喉管永久停用”、“暂停食水供应”等通告,当眼处张贴最新的食水检测结果报告。一个月前居民蜂拥抢购樽装水,昨日则偶尔看到一两人购买,但已不见“人手两桶水”境况。居民张小姐向《大公报》记者表示,昨日早上家中水龙头初期出水有些浑浊,但放水一段时间便变清澈,从她展示的照片可见,食水呈乳白色。她说下午时分,水已经变得透明清澈,“但家中还有两个小朋友,所以还是谨慎点,这些水用来洗澡,饮用的就购买樽装水。”她认为政府有加快反应速度,她期望全部完成更换水管后,事件告一段落。
北区区议员宋冰冰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近月不时到水管工程处看进度,工程人员日夜兼工。前晚的铺设临时喉管接驳工程,于发生事件约一个月便完成,更一次过动员200人施工,让工程做到“晚上动工、日间有水”的特快速度,反映政府关注民生。他称晚上停水施工,可极大减低对民生的影响,她认为这个工程无论是筹备还是工作进度,都非常有效率。
水务署表示,昨日早上曾收到零星个案反映,恢复供水初期,用水呈奶白色或稍为浑浊,署方团队随即向有关用户解说此乃正常现象,释除他们疑虑。水务署称,为让受影响用户及早准备,该署在进行工程前,一直就临时食水供应的安排,与房屋署、民政事务总署北区民政处、当区区议员、乡事委员会及关爱队等地区人士密切沟通,以部署向受影响住户提供适切协助。随着坪輋路新建临时喉管启用,相关使用沥青涂层的旧喉管已永久停用,让皇后山一带居民更加安心用水。水务署争取于今年底前,以藏于地底的永久喉管替代该段外露并占用部分路面的临时喉管,该段临时喉管将移往其他地方重用。
水务署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在皇后山邨当眼处,每天张贴水质监测结果,让居民能安心饮用干净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