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处表示,各输入外劳计划推行至今,共有约9万名输入劳工配额获批,已抵港工作的输入劳工约5万人,占整体劳动人口380万约1.3%,外劳对整体劳动市场影响轻微。
除建造业、运输业,以及安老院和残疾人士院舍护理员的行业输入劳工计划涵盖的行业或职位类别外,“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容许不同行业的雇主申请输入技术员级别或以下的劳工。截至上月,优化计划获批的申请有9980宗,涉及67350名输入劳工。侍应生、初级厨师及厨师属获批输入劳工人数最多的三个职位类别,合计已逾2.4万人。
为进一步加强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劳工处于上月17日实施新措施,包括在优化计划专题网页新增网上投诉表格,方便本地雇员就雇主涉嫌违反优化计划规定作出投诉;进行特别巡查,查核雇主有否持续符合全职本地雇员与输入劳工二比一人手比例的规定等。劳工处会按违规风险要求雇主申报全职本地雇员与输入劳工的资料和相关人手比例;及雇主递交申请后,六个月内再提交的其他申请将不获处理。
截至上月30日,劳工处已进行118次特别巡查,并就所有收到的投诉展开调查,当中正就两宗有初步证据显示雇主以输入劳工取代在职本地雇员的投诉个案进行深入调查。劳工处亦已完成调查一宗怀疑雇主不符合本地公开招聘规定的投诉,并正考虑是否对有关雇主作出行政制裁。
雇主向输入劳工提供的薪金,须不低于市场相类职位的每月中位工资。劳工处表示,会持续检视优化计划的运作和实施安排,在过程中会充分考虑持份者的意见。\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