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医管局推“伙伴计划” 助非本地医生适应生活

2025-07-19 05:01: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医管局新界西医院联网去年4月推出“伙伴计划”,为新来港医生配对现职员工成为伙伴,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援。图为参与计划的三位医生Dr Moe Thiha SWE(左)、吴锋奇(中)及陈壮源。\大公报记者易晓彤摄

  【大公报讯】记者易晓彤报道:香港医护人手短缺,医管局近年从各地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为协助新来港医生尽快适应,新界西医院联网去年4月推出“伙伴计划”,为新来港医生配对现职员工成为伙伴,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援。目前新界西医院联网共有44名非本地培训医生任职,超过一半参与计划,反应良好。

  有参与计划的新来港医生表示,刚来港时十分焦虑,但在伙伴的协助下熟悉工作流程,找到合适居所等,形容得到的是超乎预期,来港两个月已经安定下来。

  租屋升学开户口 支援范畴广

  政府近年扩阔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的途径,积极招聘环球医疗人才加入公营医疗系统。伙伴计划策划人之一的新界西医院联网顾问医生(麻醉科及手术室服务部)吴锋奇表示,2023年10月起香港非本地培训医生增多,不仅覆盖各年资层次,来源国家也更为多元,不少人还面临拖家带口的定居压力。于是上年4月设立伙伴计划,帮助非本地医生更好适应新环境。

  伙伴计划团队由医生、护士、专职医疗人员等不同职系员工自愿组成。若非本地培训医生有意参加计划,团队会因应其背景配对伙伴,在他们到港前,本地伙伴会通过线上沟通,支援他们处理住屋租赁、子女升学、银行开户等难题;正式任职前,会安排短期临床观摩,帮助熟悉医院环境与文化;到任后会持续提供工作上的支援。

  吴锋奇说,配对伙伴不局限于同一专科,若新来港医生只会英文,会优先为其配对英文流利的本地伙伴;若有医生有住屋、帮孩子找学校等需求,团队就会配对有相关经验的同事提供支援。现时新界西医院联网共有18名中长期在职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和9位大湾区交流医生接受过伙伴计划服务。

  “香港有很优质医疗服务”

  新界西医院联网驻院医生(麻醉科及手术室服务部)陈壮源今年2月来港工作,此前已在内地有近17年的临床麻醉科经验。他说,来港工作因香港有很优质、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期望在港实现职业理想。他曾在2016年来港短时间工作,但今次来港仍面对颇多挑战,“香港和内地的医疗系统差异大,医学英文词汇、文书简写都要重新学习,刚到时只能住酒店,面对陌生环境压力大到焦虑”。

  伙伴计划为陈壮源提供了不少帮助,他说,工作上有经验的同事带他熟悉流程;生活上为小朋友的学校申请、住处选择等提供了很多指引,令他可以在短短两个月内,工作和生活都安定下来,“觉得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他亦提到对香港同事的钦佩,认为年轻医生虽然资历浅,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让他觉得在新环境中,自己也要不断学习适应,提升自己。现时他亦开始帮助从北京新来港的医生。

  来自缅甸的Dr Moe Thiha SWE,2021年疫情期间来港任职,现为新界西医院联网麻醉科及手术室服务部驻院医生。因初来港时获资深同事帮忙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琐事,故加入伙伴计划,希望回馈其他人。他曾帮助一名印度来港的医生,在该医生到港前就反复沟通,例如提醒他拿到身份证后尽快办理银行开户、办理本地手机卡,并分享自己租房经验等,他希望新来港同事能尽快适应香港生活,更好为病人服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