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附近隧道及地面因应工程关系围有围板,令居民出入十分不便。中图:升降机工程属于马鞍山“人人畅道通行”计划的一部分。下图:现时大水坑站只有A出口有升降机来往地面。
就有市民质疑兴建的户外升降机工程工期过长,造成不便,职业训练局(VTC)电机工程(青衣)讲师何建勲解释工程背后的复杂性。他指出,户外升降机工程分为全新建设与后加装修两类,两者难度差异显著。审批环节涉及地政总署、屋宇署、路政总署等多个政府部门,还需协调警务处等单位,流程繁琐。
促提供信息增透明度
至于有关升降机的建造时间及造价,何建勲表示需要按施工的地理环境及情况而定,难以一概而论。他解释从技术层面,工程受地形限制,其中低洼处需额外做防水设计以防漏电;若位于繁忙路口,封路协调会延长工期。升降机本身构造复杂,涉及电机、控制系统等,油压式虽节省空间,但部分仍需配套机房,安装规格严格。
何建勲又指施工期则受外判模式影响,若分判商倒闭或能力不足,容易导致延误,且追责需启动法律程序,耗时较长。另外,成本方面,因机型、电力配置等差异,费用难以介定,若施工中遇上突发难题,还可能需要额外拨款。何建勲建议,有关部门可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以增加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