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抗战岁月/慰安妇篇❷ /“日军暴行必须公之于众” 她们,不容日本篡改历史

2025-07-21 05:01: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双目失明的彭竹英谈起被关押在“慰安所”的苦难经历,压抑不住心中愤慨。\大公报记者李慧妍摄

  日本政府对“慰安妇”罪行一直采取回避、抵赖的态度,甚至篡改历史。

  大公报记者继续在湖南寻访幸存的“慰安妇”受害者,其中彭奶奶与同遭暴行的姊姊多年来一直隐藏伤疤,直至近年姊妹俩决心公开苦难经历,揭露更多日军的暴行。彭奶奶要求日本政府面对历史,向饱受凌辱的“慰安妇”受害者道歉赔偿。

  大公报记者 陆九如

  “日本人走了,也没有很高兴。”彭竹英轻描淡写的话背后,是隐藏了一生的伤痛。她住在岳阳市一个社区内,离当年日军设立的“慰安所”旧址仅五分钟步程。彭奶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一直住在这所约400呎的房子内。她的侄子彭梓芳告诉记者,老人家虽然失明,但依然能清楚记得屋内物品摆放的位置。

  日军施芥子毒气

  害9岁女失明

  1938年,日军第六师团今村支队从水路登陆攻占岳阳城。日军在岳阳城内大范围使用生化武器,四处弥散的芥子气导致时年9岁的彭竹英双目失明,母亲和年仅六个月大的弟弟不幸丧生,前后仅相隔一日。为躲避日军,彭父用扁担挑着篓子,带着年幼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彭仁寿、彭竹英,以及彭梓芳的父亲)逃难至郭镇。彭梓芳说,当时郭镇有日本军队驻扎,“(他们逃到那里)正好撞在日本人的枪口上。”

  彭梓芳告诉记者,当时日本人垂涎大姑彭仁寿的美貌,想要将她抓去。据彭竹英回忆,汉奸带着日本兵来到村子,将50余名村民关在一起,以他们的性命要挟彭仁寿,“日本兵要求交人,到处打枪,又往村民身上浇煤油,说不交人就把屋子烧了,把村民都杀了。”藏身屋内的彭仁寿见状,只得孤身一人跟随日军离开。在“慰安所”内,彭仁寿受尽日军欺凌折辱,获好心的村民相救,才死里逃生。

  祸不单行,彭仁寿得救后不久,又被另一伙日军抓走。“他们朝姐姐的下腹捅了一刀。”彭竹英一边用手比画着刺刀的长度,一边说:“刀口有十几公分长。”彭仁寿被救回家时已经休克,幸好父亲及时医治,才捡回一条命。

  1944年,日军再次来到郭镇扫荡,那时彭仁寿在山中躲藏,彭竹英则已年满15岁,与几个童养媳一同躲在李家大屋内。“有汉奸说,院里还有几个花姑娘,大点的孩子是瞎子(彭竹英)。”但只听日本兵叽哩呱啦几句,几个汉奸便合力将彭竹英几人抓进了“慰安所”。彭竹英回忆到这,压抑不住愤慨:“日本人把我的脚趾折断两根,又用枪托把我打翻在地。”

  很难想像,被关押在“慰安所”的日子里,双目失明的彭竹英是如何能够活下来的。“我不能说话,到哪里都有人跟着,送饭送水都跟着。”彭竹英别过头去,断断续续说不下去,事隔数十年,仍难掩悲愤。“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关我们的地方有个小院子,几间土屋,不晓得里面关了多少个像我一样的女孩子。”

  没死已是万幸

  不敢再揭伤疤

  日本人撤离郭镇后,被强征为“慰安所”的屋子的原主回去收拾时,意外发现在角落里快饿死的彭竹英。“凡是反抗的(慰安妇)就直接杀掉,没有反抗能力的就任由她们等死。”彭梓芳补充说。“是一个中国妇女救了我……她拖着我的手去找我的父亲。”彭竹英紧紧抓着摇椅的扶手,手在颤抖,她继续说:“那时候我年纪太小,天天哭,都没来得及问人家姓什么,名什么。”

  姐妹俩回到家后,都选择对这段苦难闭口不谈,即便是彭竹英的丈夫也不知情。彭梓芳说:“她们没死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不会互揭对方伤疤。”

  直到2018年7月,彭仁寿与彭竹英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公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彭梓芳说,彭仁寿生前曾透露,之前多年不将事情说出来,是怕事情传出去对家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不好的影响。彭仁寿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学者面前,在被问及愿不愿意公开时斩钉截铁回答:“我强烈要求公之于众。”同年11月,彭仁寿在养老院去世,终年94岁。“我守在她身旁,姐姐讲不出话,只是拉着我的手流泪。”彭竹英说。

  今年6月,彭竹英接受日本传媒采访时,以坚定的态度讲述亲身经历的苦难,抨击篡改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只有禽兽才这样害人,这是到死都放不下的噩梦。”

  不要忘记过去

  不要再有战争

  “我希望日本政府可以向我道歉,年轻人不要忘记过去,希望年轻人要保卫我们的国家,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战争。”被问到如何评价现在的生活,彭奶奶笑着说,“现在过的是神仙生活,有电、煤、自来水,我很开心,很幸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