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留住证据/“不能连人证也没有”

2025-07-21 05:01: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程梁开设家庭式养老院照料“慰安妇”受害者。\大公报记者李慧妍摄;下图: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雕塑“流不尽的泪”,有参观青年擦拭雕塑上的眼泪。

  程梁的养老院坐落在一片翠绿的田埂边。盛夏的湖南,清晨九点已是39度的热浪。大公报记者到访时,他正忙着给院里的老人家们准备午饭,97岁的慧奶奶和98岁的李奶奶正坐在沙发上歇着。如今,全国登记在册的在世“慰安妇”受害者仅剩7人,而38岁的程梁家里,便住着其中两位。

  两位奶奶的丈夫早已离世,年少时遭日军迫害,又无儿无女,既无人照料,也适应不了普通养老院的生活。从2023年起,她们便住在程梁家。

  开设养老院 照料奶奶们

  “我从小是跟着两位奶奶长大的。”程大哥盘着一条腿坐在沙发上,“我有位大奶奶,性格刚烈,17岁就跟着部队跑了,成了随军护士。后来嫁过好几户人家,由于那段苦难遭遇,一直生不出孩子,最后嫁给了我大伯。”程大哥便是过继给这位伯奶奶做了孙儿。“小时候总听到关于伯奶奶的风言风语,知道她这辈子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委屈。”也正因如此,他便开始筹划建一所理想中的养老院,一种家庭式的养老院。“我就想让她们吃得开心,住得踏实。”

  正聊着,有人推门进来说,李奶奶在39度的高温天里非要出去散步,怎么劝都拦不住。“让她去呗,外面那么热,开门让她瞧瞧,她自己就回来了,你吓吓她。”程大哥四两拨千斤,笑着对我说:“老人家有时候就跟小孩子一样。李奶奶年纪大了,总觉得有人要害她。”

  志愿者翻山越岭找幸存者

  2011年,在湖南一间科技公司工作的程梁开始利用周末做志愿服务。在寻访抗战老兵的过程中,他第一次接触到“慰安妇”受害者这个群体。从2013年起,他便奔波在湖南、江西等地,翻山越岭,靠着田野调查的方式寻找幸存的受害者,至今已找到30多位。

  他说,在湖南一座小县城就能找到这么多“慰安妇”受害者,可见真正的受害人数会是相当庞大的数字。“我想留住这些证据,万一哪天能够对质,不能连人证都没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