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中大磁控微导管高效治中风

2025-07-23 05:01: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大医学院与工程学院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研发磁控软性螺旋微导管,有望突破传统中风介入治疗工具的限制。

  中风是全球导致死亡及永久残障的最常见成因。从出现中风到介入治疗之间每早一分钟,便可为患者增加一周无残疾预期寿命,因此及时介入治疗极为重要。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与工程学院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功研发磁控软性螺旋微导管(MSRM),为首创头部会主动旋转的磁控亚毫米微导管,同时结合导航和治疗功能,应用于针对性脑血管介入治疗。新技术有望突破传统中风介入治疗工具的限制,为脑血管阻塞患者提供更快捷、更安全、更精准的方案,治疗此危及性命的疾病。\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现时的中风介入治疗需经由肢体动脉进入血管,再透过导丝与导管引导至复杂的脑血管结构。医生需从外部旋转导丝来控制方向,但因血管弯曲狭窄,旋转力难以传递,令操作缓慢且难以精准控制,影响治疗效果。此外,现有工具功能设计单一,需频繁更换,增加手术过程中失去远端血管通路的风险。传统导丝及导管难以应对复杂的血管急弯结构,可能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甚至引发脑出血或剥离。中大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教授张立表示:“MSRM配备柔软的可旋转导头,可透过外部磁场无线操控,实现精准导航。当导管到达血管阻塞位置后,MSRM更能直接注射溶栓药物、机械性破碎血栓,并安全回收血栓碎片,全程毋须更换工具,大幅降低风险并提升治疗效率。”

  直接注射药物破碎血栓

  MSRM是一款软性、可导向、多功能的一体化微导管,仅亚毫米(0.5毫米至0.9毫米)大小,专门用以导航复杂的血管结构。利国伟脑神经学教授、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梁慧康解释:“与传统工具相比,MSRM采用矽胶柔性导尖,并以低转速(每秒2至8赫兹)运作,能减少对脆弱脑血管的损伤。在模拟人体脑血管的人体胎盘血管测试中,与传统导丝造成的明显血管壁损伤相比,MSRM导致的细胞损伤极低。这项创新技术有望克服现行中风介入治疗工具的限制,为中风治疗带来新希望。”

  克服介入治疗工具限制

  中大医学院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陈启枫透露,MSRM已于兔子体内实验和体外人胎盘血管中成功测试,显示其临床应用潜力。团队展望这项新技术有望为现时难以受益于传统治疗的中远端血管栓塞患者带来新希望,减少并发症风险。

  高血压、吸烟、缺乏运动、肥胖、高胆固醇及糖尿病均为中风高危因素。中大团队呼吁大众保持均衡饮食、定期进行带氧运动、戒烟、避免过量饮酒,并透过定期体检妥善管理慢性疾病。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助理教授叶耀明呼吁:“识别中风警号与预防同样重要。如怀疑中风,必须立即行动、尽快求医。及时治疗可挽救生命,并可大大降低导致永久残障的风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