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〇二四年六月至今,特区政府多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接获逾十九万宗申请,当中近十四万宗获批。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昨日回复立法会质询时表示,2024年6月1日至今年6月底,“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以及“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共接获逾19万宗申请,当中近14万宗获批。
其中,高才通计划自2022年底推出以来反应十分踊跃,截至今年6月底共收到约13.5万宗申请,近10.9万宗获批,约3.2万名属B类及C类申请者,毕业于海外顶尖大学学士课程;约2.6万名即约两成从事创科行业。在“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下,去年6月1日至今年6月底,入境处共接获1295宗申请,当中673宗获批。\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问及各项人才入境计划获批来港的申请人中,从事创新科技范畴的人数,孙玉菡回复,“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分别约7.6万及5.7万宗获批申请中,从事创新科技(创科)相关范畴工作的获批申请人数目分别为1654及4006;优才计划下,过去三年成功通过甄选程序的获批个案约有2.7万宗,当中8021名申请人背景来自创科相关范畴;“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过去三年共有334位申请人获批,全数从事创科范畴工作;高才通计划下,2023年3月起至今年6月底,近10万宗获批申请当中有26211名申请人申报其过去工作属创科相关范畴。
无意推来港短期工作新措施
企业若有职位空缺并面对本地招聘困难,可经由“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两项就业挂钩入境计划提出申请,聘用具备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外来人才来港从事短期或长期工作。过去五年,“一般就业政策”接获逾11.2万宗申请,逾10.3万宗申请获批,当中约6.3万宗为聘用期少于12个月的短期职位。“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过去五年共收到近8.8万宗申请,超过7.7万宗获批,约3.1万宗获批申请为短期职位的个案。两个计划中,“艺术/文化”、“康乐和体育”、“学术研究和教育”等行业涉及个案较多。孙玉菡认为上述计划已能满足本地企业聘请外来人才来港从事短期工作的需要。目前无意再推出供非香港居民申请来港短期工作的新措施或计划。
孙玉菡指出,为应对目前全球教育格局变化,教育局已呼吁全港所有大学为受影响的学者提供便利措施,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面对美国局势,如何支援本地大学吸引海外顶尖科学家来港发展,孙玉菡回复,除设置配对资助外,国际顶尖学者、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可按其情况透过合适的人才入境计划申请来港,无需再另设人才入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