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一生敦仁博物 为港立德树人

2025-07-29 05:01: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树仁大学昨日(28日)公布,共同创办人暨校监胡鸿烈博士于7月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详辞世,享寿105岁。

  行政长官李家超对胡鸿烈博士辞世表示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称赞胡鸿烈立德树人,深受师生敬重及爱戴,并一直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贡献卓著。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赞扬胡鸿烈博士惠泽世代学子,乃教育界典范。\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李家超表示,胡鸿烈博士与妻子钟期荣博士一同创办树仁书院,增加香港青年接受专上教育的机会,并始终坚持“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不遗余力推动树仁成为树仁学院和香港首所私立大学──香港树仁大学。李家超说,胡鸿烈博士为香港树仁大学亲力亲为,直至离世前一直担任校监兼校长,深受师生和校友敬重及爱戴。

  李家超致哀 赞贡献卓著

  胡鸿烈1920年浙江绍兴出生,1942年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44年考取了外交官第一名,其后负笈海外,曾于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总领事馆担任副领事。1952年,胡鸿烈获法国巴黎大学颁授法学博士,2年后考获英国大律师资格,回港执业。

  胡鸿烈先后出任过市政局议员、立法局议员等,协力落实九年免费教育,努力推动中文为官方语言,亦为徙置区居民争取安居之所。他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和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他于2008年获颁授大紫荆勋章。

  与妻耗积蓄创办树仁书院

  胡鸿烈与妻子钟期荣,在1971年以积蓄创办树仁书院,由钟期荣出任校长,胡鸿烈出任校监,书院在1976年获政府承认为注册专上学院,改名树仁学院。学院多年来坚持4年学制,并于2006年获特区政府宣布为香港第一间私立大学。

  树仁建校之初校舍简陋,只有8间教室,学生要分时段上课。1978年,树仁学院获港英政府拨出宝马山斜坡以兴建校舍,树仁自此扎根。据报道,从1978年获批土地,到1985年建起教学大楼、1995年建起图书馆大楼、2005年学生宿舍文康大楼落成,树仁校舍的修建延续了28年,胡鸿烈不惜晚年重新执业打官司,为建大楼挣工程费。

  胡鸿烈夫妇后来用积蓄先后在湾仔和北角宝马山建立校舍。胡鸿烈曾说:“当时建这校本部的时候,没有人要的这块地,我们打了176个桩柱,在这个斜坡位置的校本部。人家都笑我是傻瓜,你自己花这么多钱来办学,你们知道我自己很省,我在学校吃饭,我吃饭三块钱一顿。”

  树仁校训为“敦仁博物”,“敦仁”是指培养仁者精神,以严律己,以宽厚诚信待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物”是指为学要博大又要濬深,不可马虎,为将来治学及服务社会打好基础。胡鸿烈坚持大学四年制信念。70年代末,政府提出大学三年制,胡鸿烈夫妇不认同,多次拒绝当局资助,认为四年才可达成全人教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