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2年10月,考据队梳理前人线索,结合地理定位与现地勘察资料,终成功寻找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电台所在地。\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提供
在新界沙头角老龙田的密林深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政训室遗址历经数十年寻觅终被确认。1943年3月3日,日军在此发动“三.三”围剿,曾福、邱国璋等六位志士于此血战殉国。沙头角另一处,石水涧村秘密电台旧址近来亦重见天日。1943年初,村民林生为保护游击队转移遗留的物资线索,面对日寇酷刑宁死不屈,最终惨遭杀害,村庄被焚为焦土。
政训室的枪声与石水涧村的电波,共同见证着粤港大地上的热血忠魂。重现的遗址连接着过往与未来,也凝聚起家国情怀。东纵历史研究者说:“历史是方向标,知来路方能明前路。”\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
无声电波中,流淌着最滚烫的热血;静默山野间,矗立着最坚韧的脊梁。
新界东部山野深处,一处名为石水涧村的荒芜之地,曾经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至关重要的秘密电台所在。1942年4月,鉴于当时局势,电台进驻此村。这里地理位置偏僻隐蔽交通相对便利,村内只有一户林姓人家,大小房屋合共五间。电台的运作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林戊、林传叔侄二人担任港九大队交通员,负责保障电台人员的食宿、情报交换及护送工作。
拒出卖游击队 村民惨遭杀害
港九大队重要根据地沙头角乌蛟腾村,与石水涧村相邻,两地同为日军扫荡重点。1942年,乌蛟腾村曾遭日军包围,威逼村民交出武器及供出游击队据点,村长李世藩及众村民坚贞不屈,李村长更壮烈牺牲。
1943年2月,随着战局日紧,这部肩负着沟通党中央、传递新华社时事、维系东江流域游击队联络重任的电台,奉命随部队转移。然而,撤离时遗留的废旧电池和电线,却遭日军发现。日军包围了当时村中仅剩的林家居民──林生(林传兄长),对其严刑逼供,企图撬开游击队的秘密。林生坚贞不屈,拒绝透露半点讯息,最终惨遭杀害。残暴日军还将村中仅有的五间房屋付之一炬,石水涧村自此化为焦土。林生用生命守护了游击队的秘密,其壮烈牺牲在1998年被香港特区政府铭记,列入港九大队115位抗日英烈名册。然而承载着这份忠勇与不屈精神的电台旧址,却在战火与岁月中湮没,具体位置成为长达数十年的谜团。
香港回归祖国后,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矢志找回这处承载血泪与荣光的遗址。然而,数十年地貌巨变、原有地标消失殆尽,加上村落早已荒废,荆棘丛生,寻找工作异常艰难。研究会曾多次组织行动,甚至在2007年携带乌蛟腾村村民李贵仁凭记忆绘制的示意图深入山区搜寻。队员们披荆斩棘,奈何岁月无情,终究未能锁定遗址。
寻找的重任,落到了新一代研究者的肩上。香港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东纵后人程前锲而不舍,梳理前人线索,结合地理定位与现地勘察资料,最后确定了大致的搜寻方向。
2022年10月,程前与考据队沿着山涧水源方向推进──程前判断,有人居住之处必近水源。搜寻中,队员们惊喜地发现了村民旧时开垦的石砌梯田遗迹,这成为至关重要的地标。怀着对先烈的敬意与破解谜题的渴望,队伍进一步散开细查。终于,一声激动的呼喊划破山野:“找到了!找到了!”经仔细核对历史文献,并结合客家建筑的结构特征(与后续合作机构共同确认),这片隐没于荒草乱石间的废墟,被确认为当年东江纵队的秘密电台遗址!数十年的追寻,无数人的努力,在这一刻结出硕果。
秘密电台协调行动唯一中枢
程前强调,在当年孤悬敌后的险恶环境中,这电台是东江纵队与上级党组织和党中央保持联络的“生命线”,是部队获知国家与世界动态、协调东江流域各部队行动的唯一神经中枢。虽然如今遗址只剩断壁残垣,但它见证了游击队员的英勇机智,更铭刻了以林生为代表的普通村民用生命守护革命事业的赤胆忠诚。它的重现,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更是对英烈精神最生动的缅怀与传承。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香港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与香港薪火社团总会于5月25日,正式为这处历经血火洗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电台遗址设立标志牌。这块标志牌,不仅标记了地理坐标,更矗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让后人永远铭记那段烽火岁月中,无声电波里传递的信念与山野间用热血铸就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