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程前父亲程光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表彰抗日战士的历史功勳。\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程前是东纵后人,他向记者讲起东纵抗战的红色事迹,包括父亲程光的经历,其中一次“险过剃头”,却印证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程光的家乡,是东江流域偏远山区的革命老区。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神州,年轻的程光于1938年投身其中,迅速成长为当地武装斗争的带头人。1941年香港沦陷,出身小康之家的彭仪为避战乱逃难至河源乡下,与程光相识相知,结为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
1943年深夜,程光率队执行完任务,借宿于深山一户农家。连日行军让队员们疲惫不堪,沉沉睡去。不料,农家的犬吠引起了村中汉奸李村长的警觉。这个败类连夜向伪军通风报信。凌晨时分,百馀敌军悄悄地包围了农舍,数名敌兵甚至潜入院内。
“所有人都累垮了,根本没察觉危险迫近。”程前的声音带着穿越时空的紧张。危机千钧一发,睡在靠近大门的小屋中的程光敏锐地捕捉到异常动静。
汉奸洩行踪 父亲智勇反守为攻
生死一瞬间,“砰!砰!”两声,枪声骤然撕裂寂静,程光一边开枪射击,一边奋力高喊“冲啊!”制造出部队早有埋伏、反将敌人诱入圈套的假象。包围的敌军瞬间懵了,以为中了埋伏,阵脚大乱,竟仓皇向后退却。
“阿爸不是选择逃走,而係追住敌人打!”程光抓住敌军混乱的宝贵战机,反守为攻,率领惊醒过来的队员们,如猛虎般直扑慌乱撤退的敌人。这一“反客为主”的果敢冲击,硬生生在包围圈上撕开了一道血口,为战友赢得了宝贵的突围时间。
父亲的英勇与担当,深深烙印在程前心。他同样选择投身军旅,在和平年代肩负起保卫家国的使命,曾参与上世纪70年代西沙海战的相关任务。“红色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程前的话语坚定有力,“父辈在战火硝烟中用生命守护家国,我们这一代,在和平岁月里,更要用心、用行动去守护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