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公厕大事❸/智能公厕非触式设计 市民游客点赞

2025-08-02 05:01: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智能公厕系统架构

  从粪厕到智能公厕,香港公厕百年来经历了质的飞跃。政府近年积极研究透过创新科技来提升公厕服务,已于14所公厕设置“智能公厕系统”,可实时收集运作数据、监测环境参数等。大公报记者实地走访白石角、尖沙咀码头广场的公厕,智能化体验获市民及游客认可。有立法会议员认为,可在景点等高流量地区全面推行智能公厕系统,民生区的厕所可聚焦基础设施自动化升级。\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 郑文迪 赖振雄

  香港公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从人手清粪的地底公厕,到冲水厕所,到不断优化的公厕配套标准,香港公厕卫生情况持续改善,近年更积极应用创新科技及设施,提升公厕环境及服务。

  实时收集运作数据作出跟进

  食环署现时于14所公厕设置“智能公厕系统”,收集公厕日常运作数据以改善服务质素,并实时监测公厕内的环境参数、消耗品和电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透过物联网连接技术通知厕所事务员或服务承办商以作跟进。

  位于科学园海滨的白石角公厕,是全港首个以单车为主题的智能公厕。

  大公报记者早前实地观察所见,该公厕设计简洁美观,从冲厕、洗手到用后评分,充满智能感。使用者普遍对公厕设有饮水机、长櫈等配套表示赞赏。

  现场所见,白石角公厕有多处展示资讯的设计:大门上方的显示屏,远远就见到可用厕格数量;入门处是一个大屏幕,播放食环署的宣传短片,同时显示日期、时间、温度、湿度、空气质素评价等资讯;当厕格关门后,门侧的灯会亮,提示有人使用。

  厕所不少设施采用免触式设计,厕所采用感应式冲厕,厕格内有免触式垃圾箱,配以自动感应式水龙头、枧液机等设施,通用洗手间的自动门亦是免触式设计,使用者几乎可以全程毋须用手触碰设施。

  尖沙咀码头广场公厕亦引入智能公厕系统,记者现场所见,厕所内设有不少电子感应设施,包括电子感应冲厕、龙头、枧液等。每个厕格门上都装有感应灯,红色亮起为有人,绿色为无人。

  厕所外亦有电子屏幕显示里面的温度及湿度数据。厕所内整体尚算干净,亦有清洁员在场清洁,但由于女厕内只得四个厕格,而附近人流太多,使用率十分大,厕所内亦有轻微异味。

  市民吴先生说,以前未使用智能公厕系统时,在厕所外面都闻到很浓烈的臭味,但现时基本上闻不到。游客胡小朋友说,厕所内基本上都是电子感应设施,感觉干净卫生了不少。

  议员倡景点优先推智能公厕

  立法会议员陈凯欣向《大公报》表示,目前厕所智能化装置仍需一定成本,从成本效益而言,机场、高铁站、旅游景点等面向旅客或人流量大的公厕,应优先引入智能系统,例如通过排队显示屏实时告知厕格使用状态;针对残疾人、长者及儿童的洗手间配备跌倒感应与自动通知救援功能;配备有臭气监测或清洁监测功能,可自动强力清洗的马桶等。智能公厕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卫生、清洁、现代化和智能化。

  陈凯欣说,街市、旧区等民生区域的公厕毋须追求高端智能,重点应放在基础自动化设施升级上,如安装自动出水龙头、洗手与吹风机一体化装置及有除臭功能的吹风机等。她又提议可于公厕门口设自动贩卖机,售卖湿纸巾、女性卫生用品等,方便有需要的人。

  七成访客满意智能公厕服务

  食环署表示,署方于13所智能公厕设有访客反馈系统,收集使用者对公厕服务满意程度。在2024年,13所公厕的访客反馈系统收集到超过21000个回应,当中七成以上使用者表示满意公厕的服务。除了定期就智能公厕系统及其设备进行评估、监察和资料分析外,食环署亦就不同的智能设备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案,以便能够应对未来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食环署联同机电署预计在另外11所涵盖不同地区、规模及使用率的公厕陆续安装有关系统作进一步测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