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本港出现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患者是住在观塘安达邨的一名12岁男童。\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右图:防护中心提醒市民,如从受蚊传疾病影响地区回港后感不适应尽快求医。
蚊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的威胁“杀到埋身”,卫生防护中心昨日公布,居住观塘安达邨的一名12岁男童确诊感染,他上月曾在内地佛山市逗留两周,其间曾被蚊叮,返港后出现发烧等病征,现列为输入个案。男童现于玛嘉烈医院隔离治理,情况稳定。
今次是本港近五年来首宗基孔肯雅热确诊个案,卫生防护中心已通报广东省卫生当局。卫生署表示,本港出现局部传播的风险现时达中至高水平,不排除出现小规模传播,但强调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储存的测试剂数量足够应付需要,提醒市民注意防止被蚊叮。房屋署、食环署等昨日到安达邨及男童入住医院附近加强灭蚊。\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文) 融媒组(视频)
该名男童与母亲于7月17日前往广东省佛山市旅游,30日经福田口岸返港,翌日出现发烧、皮疹、关节痛等病征,同日向观塘区一名私家医生求诊。虽然他的病征轻微,但由于有近期外游史,他被转介往联合医院,同日入院,在无蚊环境下接受治疗。他的血液样本经检验证实,对基孔肯雅热病毒呈阳性反应。男童的母亲没有出现病征,与另一名家居接触者均正接受医学监察。
近日与母外游曾被蚊叮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表示,基孔肯雅热透过带有该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不会人传人,不会因接触病人而受感染。确诊病人在发病后初期,尤其是在发烧期间,血液带有大量病毒,对蚊子具传染性,如在传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机会透过蚊子在本地进一步传播。
对于本港会否出现爆发,欧家荣称视乎防蚊措施,相信只要做好防蚊工作,基孔肯雅热成为“风土病”的机会将极低。他称目前知悉,广东省当地累积确诊个案约7000宗,九成集中于佛山市顺德区,周边地区则有零星个案。
医管局传染病中心医务总监陈文俊表示,医管局传染病中心及其他公立医院均已预留病床接收病人,医管局会与卫生防护中心保持沟通密切监察情况,有需要时可随时调动更多病床及人手照顾病人。
欧家荣称,防护中心已联同医管局提升检测能力,目前在本港的测试剂数量足以应付本地测试需要,暂时无需进行大规模或全民检测。他强调,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防止蚊子滋生及防止被蚊叮咬,预防病人受到蚊子叮咬是防止出现本地传播的重要措施。
儿童中招或损脑部心脏
大公报记者查阅食环署网站资料,安达邨所在的观塘秀茂坪一带,7月份的分区诱蚊器指数为19.7%,属于第二级别,反映白纹伊蚊分布颇为广泛。食环署、房屋署人员昨日下午到安达邨及外围一带的公众地方加强灭蚊和防蚊工作,包括清除积水和施放杀虫剂。
港大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今次是输入个案,并非病毒已“落地生根”,因此不会成为“风土病”,现时最重要是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亚洲儿童传染病学会会长关日华表示,儿童和新生婴儿感染基孔肯雅热后,病征与成人不同,包括皮肤出现斑丘疹和水泡、皮肤溃烂,出现并发症机会亦更高,可影响脑部、心脏和引致心肌炎等,他提醒家长为子女选择避蚊胺浓度较低的蚊怕水,避免剂量入血影响脑部神经。
此外,澳门特区卫生局昨日公布,当地出现第一宗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34岁女患者是澳门居民,7月30日出现病征,目前病情稳定,正在医院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