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黑雨再袭港 跨部门两小时内清理水浸

2025-08-03 05:01: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渠务署紧急应变队处理北大屿山公路水浸。右图:渠务署紧急应变队处理西贡大网仔水浸。

  【大公报讯】记者伍轩沛报道:天文台昨日上午发出黑色暴雨警告,是本港15年来首次于一周内两次黑雨(详见表)。渠务署超过110队紧急应变队伍出动,巡查全港约240个容易淤塞地点,确认有5宗水浸个案。面对极端天气频发,有专家认为,香港的应对能力已能看齐其他国家大城市,建议政府加强监测水浸黑点及排水系统,针对地区发放资讯,让不同地区居民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部分地区录得超过100毫米雨量

  本港于上周二(7月29日)经历黑雨后,昨日再被黑雨侵袭两小时,天文台于清晨6时50分发出黄雨警告,9时10分升级为红雨,45分钟后再升级为黑雨。大公报翻查天文台纪录,自1998年3月有纪录以来,今次是第三次于一周内两次发出黑雨警告,对上一次是2010年7月。

  天文台于前日(8月1日)已预告,活跃西南季候风会在周末影响华南沿岸,加上高空扰动靠近,大气条件有利对流发展,周末期间广东沿岸有大骤雨及狂风雷暴。天文台昨日在多处地区录得超过70毫米雨量,九龙部分地区、青衣更录得超过100毫米。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昨日再次迅速应变、协调调动资源,保障市民安全。渠务署表示,昨日上午9时10分启动紧急事故控制中心,截至中午12时许,确认5宗水浸,分别位于北大屿山公路(往九龙方向近阴澳湾)、屯门公路(近青龙头)、西贡大网仔路、青衣西北交汇处、荃湾沙咀道近荃景围,局部行车线水深高达200至300毫米。渠务署与路政署紧急应变队合作,于各处水浸发生两小时内清理现场,未有严重水浸个案。

  出动无人机检视耀兴道状况

  香港城市规划师、立法会议员林筱鲁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香港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已能看齐其他国家大型城市,一周内两次黑雨,政府反应算是迅速。但他认为,香港现时应对暴雨的做法,仍是偏向“单次事件”为应急的设计框架,美中不足是未有一套预早应对措施。政府有应对暴雨的监测系统,亦已联动于紧急应对部门,但若能在水浸黑点及排水系统加强监测,在暴雨来袭时,即时将有地区针对性的水浸资讯发给当区居民,让居民能够有效避免受影响,能够更有效地减低暴雨每次带来的影响。

  香港规划师学会前会长李建华向大公报表示,随着极端天气越趋频繁,加上香港有多个新区发展,应对极端天气的工作不能停,尤其是做好地下工程,疏导雨水。

  土力工程处表示,筲箕湾耀兴道旁的山坡下方,上周初特大暴雨期间,雨水从排水渠溢出;昨早港岛东雨势特别大,影响筲箕湾一带,该处于雨势暂缓期间,出动无人机从高角度检视耀兴道旁山坡的排水系统状况,见到经改善后的排水设施能更有效地减少溢流,尽量降低对道路使用者的影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