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元朗牛潭尾将发展大学教育城。\大公报记者凯杨摄
特区政府在北部都会区预留用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指出,大学城分布在北都的三个板块,大学产学研要配合板块产业发展,不会单看创科发展。
蔡若莲亦指出,本港八间大学至今已收到来自美国多间大学的学生约1100宗查询,共发出60个录取通知。而政府修订资助专上学额门槛,包括要求人才计划的受养人须居港满两年,蔡若莲强调没有改变受养人是本地生的定义,做法完全符合法例。\大公报记者 莫思年
香港经济转型,锐意发展创科,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昨日(3日)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指出,增加八大等创科课程学额,要视乎本港创科发展等因素,循序渐进,北部都会区的大学教育城,不应只侧重创科,大学的发展和成果转化要配合当区产业的发展。“其实在北部都会区内,就有新田科技城,但也有一个商贸区,有一个文化区,所以我们看,其实我们的大学城,都分布在这三个板块内,不单只看在创科发展,也在大学的发展和成果转化方面,如何配合当地,即是当区这个产业的发展,商贸区、文化区等等,本身就要有一个分工。”她希望大学可融入板块,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港大学录取60美国大学生
蔡若莲又表示,早前美国哈佛大学的风波,本港八大收生的查询累积1100多宗,来自美国多间大学的学生,分布在不同学科,共发出60个录取通知,主要是涉及转学,亦有本地学生透过本地大学与哈佛的合作计划,将在香港完成的学分转换为哈佛学分,同时,本地大学一直有主动出击吸纳全球最顶尖的人才,有顶尖学者已在香港做研究,但有部分范畴较敏感,例如是尖端、前沿的研究项目,暂时未能披露细节。
而政府修订资助专上学额门槛,包括要求人才计划的受养人须居港满两年,蔡若莲强调有关调整合理、温和,影响最小,并没有改变受养人是本地生的定义。至于会否担心引来司法覆核,蔡若莲称已征询律政司意见,即使是本地学生,申请不同津贴或资助时都要符合资格,做法完全符合法例。去年有1000多名受养人申请大学联招,修订后未符合资格的学生,院校仍可以“超收”形式录取,不占本地生及非本地生的学额,大学亦会择优而取,不认为有需要为“超收”特别设定限额。至于相关居港年期要求,她表示暂时看不到有需要调整,相信随着教育配套陆续加强,即使增加至2000多人也不算大数目,本港有能力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