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年长劳动者在深水埗骑单车冒着倾盆大雨前行。\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本港过去一星期天气反复,天文台于昨日清晨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是八日内第四次黑雨,打破了一年内发出黑雨警告次数的纪录,黑雨警告持续超过11小时,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第二长的黑雨。昨日截至下午5时,天文台总部累计录得超过358毫米的雨量,打破了自1884年以来8月单日最高雨量纪录,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200毫米。
天文台科学主任表示,气候变化加剧,大气温度越来越高,热空气能容纳更多的水气引致暴雨;长远而言,这类在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料会增多。有气象专家表示,受近期高空气流活跃影响,加上本港地形,有利暴雨发展。\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
本港于7月29日(上周二)出现今年首场黑雨后,8月2日再遇黑雨,然后前晚(4日)再次下大雨,天文台于前晚11时45分发出黑雨警告,其后改发红色和黄色暴雨警告。但凌晨雨势再次转大,天文台于清晨5时50分再发出黑雨警告,至下午5时5分改发黄雨警告,傍晚6时1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蔡振荣向《大公报》表示,华南沿岸持续受活跃西南季候风和高空扰动影响,带来潮湿气流和令气流向上抬升,沿岸地区的高空亦有良好的辐散,形容犹如“抽气扇”般抽起大气下层的湿气,形成云和雨,并相当有利大雨发展。
录得超过12000次云对地闪电
昨日截至下午5时,本港大部分地区累积录得超过200毫米雨量,港岛、九龙和西贡的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天文台总部更录得358.8毫米雨量,打破自1884年以来8月单日雨量最高纪录。香港境内全日录得超过12000次云对地闪电。
暴雨警告信号制度自1998年3月设立以来,今次是第31个黑雨,亦是生效时间第二最长的黑雨,仅次于2023年9月7日至8日“世纪黑雨”的16小时35分钟。天文台表示,8月初的连场黑雨,是因为西南季候风在上周六逐渐增强,为华南沿岸输送源源不绝的水汽,加上这一两日有高空扰动靠近,并配合良好的高空辐散,其动力条件令低层空气更容易向上爬升至大气顶层,十分有利大雨的发展。在各种合适的大气条件于沿岸地区配合及维持下,造就了这次连场暴雨过程。
至于黑雨会否成为常态,蔡振荣表示,目前难以断言,但随着气候变化,大气温度会越来越高,会使空气容纳更多水汽,长远而言,平均气温上升,雨量的分布或这类短时间的强降雨,可能会增多。
蔡振荣表示,天文台针对短时雨势采用临近预报系统,通过雷达监测雨区移动并进行外推预测,但预测时长最多仅几小时。对远处稳定移动的雨区预测相对容易,对本地突发降雨则准确度较低,目前科技在精准预测暴雨时段与地点上仍有一定的限制。
梁荣武:天文台预警有交代
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表示,在雷达上见到,较强的雨带影响珠江口,并由西向东移动,而该强雨带“压住”沿岸地区,相信暴雨会维持一段长时间。他并指出,当西南气流撞到大屿山山脉,就会有较强的雨带就地发展;当气流去到大帽山、大老山、飞鹅山,亦会有就地发展的情况。
梁荣武说,预测极端天气是气象界的最大挑战,他认为天文台今次已在很大程度上提供预警,前日分别发出两个特别天气预警,昨早8时左右已预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将维持至上午11时,提早两个多小时预警让市民有所准备。
天文台预测,受活跃西南季候风及高空扰动影响,本港今日会有骤雨及狂风雷暴。展望明日仍有几阵骤雨,随后两三日部分时间有阳光及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