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大医学院前日举行新生聚会,院长刘泽星教授,联同学院领导团队及四位新上任的“毛孩教授”,与逾百名新生出席聚会。
香港港大医学院今年透过多个途径,广纳具潜质及特殊才华的优秀学生。今个学年吸引了30名IB满分“状元”,同时透过“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SNDAS)取录31名多元才能学生,人数均创新高。
医学院亦将迎来首批25名四年制“第二学位”医科生,全为“学霸级”人物,有来自剑桥、伦敦帝国学院的毕业生,亦有港大工程学、药剂学、牙医学的“一级荣誉”毕业生。\大公报记者 卓彤
港大医学院前日(4日)举行新生聚会,院长刘泽星教授,联同学院领导团队及四位新上任的“毛孩教授”,与逾百名新生出席聚会。
培育具国际视野医科生
刘泽星表示,医科课程日益国际化和多元化,展现学院在全球人才竞争中极具优势,将为学院整体学术氛围注入新的活力和火花,相信透过招收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能创造更多元和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培育具备全球视野和关爱兼容的“新世代医生”。
前日出席学生包括IB状元、2025亚太青年桥牌锦标赛冠军蒋承轩。蒋承轩忆述港大医学院教授的一份信任令他深受感动,他表示,当时有个桥牌比赛日子很贴近公开试,父母都担心会影响成绩。恰巧在入学讲座时认识了关日康教授,经过关教授细心分析,认为我有能力平衡兼顾两者,并一直从旁支持及鼓励,让他感觉港大医学院的老师很用心支援学生的不同需要。而最吸引蒋承轩选择港大医学院是课程特色之一的“增润学年”,他表示,既可留港读书,又能有一年海外交流拓阔国际视野的机会。
经SNDAS录取的民生书院张乐晞及圣保罗书院邓朗熙,两人凭其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6科5**共51分优异成绩直接成为“杰出医科学人”。他们自小对医学有浓厚兴趣,亦曾参加港大医学院暑期课程,跟随资深医生实习,让他们习医的决心更为坚定。
张乐晞表示,学院的增润学年,能让他在读医之余修读研究硕士,从而学习更多知识、打好科研基础及提升竞争力,有助日后职涯发展。
邓朗熙表示,“杰出医科学人”课程的学习轨道支持未来修读博士学位,可以进一步深造,希望日后成为一个科研人员。
“回流”尖子盼服务港人
港大医学院今年亦推出了四年制第二学位医科入学途径,毕业于剑桥大学生物自然科学系的伍亮恒是该途径下入读的首批学生。对科研一直很感兴趣的伍亮恒分享,“我考英国高考时只有17岁,英国却要求18岁才能够选读医科,因此便决定先修生物自然科学。”完成本科课程后,他收到了剑桥大学硕士课程的取录,然而伍亮恒不忘想行医的初心,毅然回港于港大医学院读医。伍亮恒表示,香港人口很密集,医疗人手不足,我在香港长大,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因此很希望以医生的身份服务香港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