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岭大“GeoAI蚊患预报系统”已应用于房协辖下坚尼地城观龙楼。
【大公报讯】记者冯京报道: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昨晚公布,新增一宗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及一宗可能个案,累计至少五宗。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昨晚公布,确诊输入个案涉及一名有长期病患的66岁女子,居于葵青区,初步调查显示,她于7月24日至8月5日独自到广东省佛山市探亲,但未能记起曾否被蚊叮,8月6日起出现发烧、皮疹及关节痛,本周四(7日)到仁济医院急症室求诊,同日入院接受治疗,现时情况稳定,家居接触者没有出现病征,正接受医学监察。
另一宗可能个案,涉及一名过往健康良好的22岁女子,居于东区,初步调查显示,她于7月16日至8月4日期间前往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马来西亚旅游,8月4日返抵香港,报称在马达加斯加被蚊叮咬后,出现发烧、头痛、多处关节痛及四肢出疹,回港后因关节痛到东区医院急症室求诊,翌日入院接受治疗,目前已经出院。卫生防护中心表示,由于在患者的血液样本验出抗体,显示可能属于已康复个案,返港时已对蚊子不具传染性。
岭大“AI蚊患系统”18区采用
鉴于由蚊子传播的疾病风险提升,包括多名港人感染的基孔肯雅热个案,岭南大学积极透过创新科技协助社区加强防蚊工作。由岭大科研团队研发全港首个结合地理资讯系统与人工智能的“GeoAI蚊患预报系统”,已在全港18区安装逾50台智能灭蚊灯系统,实时采集并传送灭蚊与气象资讯,推动“智慧控蚊”成为防疫新常态。
“GeoAI蚊患预报系统”亦应用于房协辖下的坚尼地城观龙楼,并计划扩至北角健康村及大坑励德邨使用,合共八个“灭蚊监测点”,提供实时与预测性的蚊患分析,助力预防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在社区蔓延。
岭大科学教研组主任及副教授(校长卓越青年学者)王沛欣表示,岭大于七月起与房协合作在屋邨安装“智能灭蚊灯”,大学将提供技术支援与数据分析,参与屋邨的物业管理团队可以根据风险热点地图制订更精准的防蚊部署,以及作出持续监测。
此系统透过引入岭大科学教研组研发的地理空间人工智能(GeoAI)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及地理资讯系统(Geospatial Science),以及政府的开放数据等实用资讯,生成可供社会各界参考的“蚊患风险指数Mosquito Risk Index(MRI)”及“蚊患风险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