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国际总部与港科研机构签合作备忘

2025-08-09 05:01: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总部基地入驻仪式,昨日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举行。\大公报记者胡永爱摄

  8月8日,正值《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印发两周年之际,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国际总部”)总部基地入驻仪式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举行。

  “自成立以来,我们非常注重国际合作的推进,这其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与香港的协同、合作。”国际总部主任刘仁辰在活动现场表示。据介绍,国际总部目前对接了多家香港顶尖大学与科研机构,与包括香港大学干细胞转化研究中心在内的三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动项目立项。\大公报记者 胡永爱

  国际总部是广东省、深圳市和清华大学联合部署的国家级综合领域成果转化平台。国际总部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设,选址于河套深圳园区河套科创中心,致力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生物医药、高性能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联动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转化。

  当天的活动中,国际总部总部基地举行了入驻仪式,“深圳市医工融合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深圳市医疗保障局产业创新赋能窗口”同步在国际总部总部基地挂牌。国际总部还与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打造医工深度融合服务体系,培育医工深度融合创新生态。

  聚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材料

  去年的8月8日,国际总部在河套深圳园区正式揭牌。“国际总部在积极探索项目经理人模式,将搭建多个领域创新平台、一个国际协同创新转化平台的业务体系,进行全局式的创新。”刘仁辰介绍,一年时间里国际总部业务框架已梳理清晰,未来将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医工深度融合的服务链条,为高性能材料领域提供中试平台,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科学研究、智能制造、教育、设计等多方位的AI赋能平台。在国际协同创新转化平台上,则着重于产业创新研究、海外平台合作、国际概念验证、科技金融支撑以及创新生态培育等。

  当前,国际总部有自适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的研发、蒸汽消融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等四个已立项项目,其已完成专家论证及查重,正在推进协议签署,并提供项目服务。还有两个拟立项项目及58个储备项目,多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及高性能材料领域。

  储备项目包括爱滋病疫苗

  刘仁辰表示,国际总部自成立以来,团队几乎把香港特区政府支持过的生物医药和材料领域的项目,均进行了走访,评估项目是否适合引进到深圳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前,我们对接了多家香港顶尖大学与科研机构,与香港大学干细胞转化研究中心、岭南大学跨学科学院、香港先进生物医学仪器中心三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动项目立项。”

  孵化自香港大学的医克生物爱滋病治疗型DNA疫苗项目,是国际总部的储备项目之一。活动现场,医克生物爱滋病治疗性疫苗研究所副主任黄亦骏表示,项目已在香港积累了10多年的研究基础,“然而,香港在临床、实验室检测、疫苗生产等方面有诸多困难。”

  当前,国际总部已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分析测试平台与类器官实验动物平台的建设完成,为项目研发提供分析测试支持及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更填补大湾区实验动物服务的不足,重点融合探索了类器官创新技术。“我们一期临床试验已经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二期将在全国八个城市进行。有国际总部在转化上的支持,我们有信心在18个月后让疫苗上市。”黄亦骏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