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代表团到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技术发展和运营情况。\大公报摄影记者何嘉骏摄
【大公报讯】记者吴俊宏8日伊犁报道: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8日继续在新疆的视察行程,深入了解当地生物科技产业发展以及边境合作的情况。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代表强调该口岸作为联通中亚的枢纽,正通过商贸与文化互通深化“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新动力;视察组还参访伊犁将军府,有代表赞其彰显中华民族捍卫疆土的意志与民族团结精神。
昨天早上,视察组赴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察企业技术发展和运营情况。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冼汉迪指出,川宁生物依托先进的生物发酵与酶工程技术,在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系列等抗生素中间体的生产上拥有显著规模和成本优势,并且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种植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正锐意创新,大力布局高附加值的合成生物学领域,其疆宁生物产业园等项目已实现成果转化,展现出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潜力。令冼汉迪印象深刻的是该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切实落地“绿色制造”理念,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此次视察让我看到了一家在技术创新、绿色生产、社会责任等方面都积极进取的行业引领者”,冼汉迪表示,“他们根基扎实,以前瞻战略和强大工程化能力,成功转型为创新驱动的生物技术平台企业”。他特别期待川宁生物未来与香港在生命科技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探索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无限可能。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应生表示,该企业从事生物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他认为,中药可利用生物科技提炼有效成分“对整个中药市场会有很大的帮助”,既能发挥中药价值,又能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他还提到,该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成果必须转化为产品,供有需要的人使用。
到访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视察组接着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视察了解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据介绍,在霍尔果斯这座边境口岸,很多游客专程来到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里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首个跨境边境合作区,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不用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进行洽谈和贸易。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帆指出,霍尔果斯有“千年驿站,百年口岸”之称,第六代国门巍然屹立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如今成为联通中亚国家的核心枢纽,带动人流、物流及金融贸易协同发展。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杨德斌指出,近年来通过该口岸的中哈贸易额实现翻倍增长,人流、物流量也大幅提升,合作中心的发展态势良好,为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平台。展望未来,他期待在持续深化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资讯交流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领域的合作空间,为区域互联互通与共同繁荣注入新动力。
参观将军府 感受爱国精神
之后,视察组赴霍城县参观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府始建于1762年,历经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历史事件,成为反抗外敌、捍卫领土完整的象征。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邝美云在参观过程中仔细聆听讲解,她驻足于将军议事正堂,她特别提到林则徐在新疆兴修水利的事迹,认为这种爱国奉献精神值得代代传承。邝美云强调,伊犁将军府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其教育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她表示将把参访心得带回香港,促进两地青年交流,共同传承爱国精神。
视察组随后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视察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锡伯民俗风情园。代表们深入了解锡伯族西迁戍边历史及非遗保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