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焦点新闻/扫管笏蚊患严重 食环变招强化控蚊

2025-08-10 05:01: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位于屯门乡郊的扫管笏诱蚊器指数超过16%,政府即时启动强化控蚊工作。\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本港在六日内录得六宗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及可能个案,患者住所分布港九新界,灭蚊工作刻不容缓。食物环境卫生署加大灭蚊的力度,将原先在分区诱蚊器指数达20%时进行的强化控蚊工作,扩展至诱蚊器指数介乎10%至20%的区域,更早追踪蚊患源头。

  食环署昨日公布8月份第一批蚊患指数显示,屯门扫管笏的指数超过16%,成为首个在新措施下加强灭蚊的地区。

  消息透露,食环署希望在当前防疫的关键时刻,加大力度“尽力做”。今次新安排是应变措施,预计在今个蚊季持续推行。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政府会加强灭蚊工作,有信心基孔肯雅热可受到控制,呼吁市民清理家居环境积水,若感到不舒服便要求医,但毋须过度惊慌。\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梁少仪

  本港于8月2日录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热个案后,截至8月8日(周五),累计录得五宗确诊个案、一宗可能个案,全部是输入个案。食环署人员昨日到最新两宗患者居住的葵青石篱一邨、西湾河街一带加强灭蚊。石篱一邨管理处贴出告示,提醒住户留意;关爱队人员向住户派宣传单张,呼吁要做好防蚊措施。

  基孔肯雅热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后,病媒蚊可能受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最快于两天后便有机会将病毒传播更多人。为进一步降低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食环署近日宣布,将原先在分区诱蚊器指数达20%时进行的强化控蚊工作,扩展至诱蚊器指数介乎10%至20%的区域。

  据了解,当有关地点指数达20%时,食环署人员在有关地点进行仔细的风险评估,找出四周有积水等可能滋生蚊子的地点,联同各部门及持份者进行密集且具针对性的控蚊工作。新措施将实施有关工作的指数门槛降至10%,意味对蚊患开始增多的地点,更早地进行仔细的风险评估工作,以便及早针对性灭蚊。

  输入个案出现前已开始部署

  消息称,今年蚊患情况有改善,而食环署在本港未出现基孔肯雅热个案前,因应邻近地区的患者个案大增,已开始部署加强灭蚊。近日出现输入个案,很快地决定“20%改为10%”的全新安排,形容现时是关键时刻,“想多加啲力、尽做”。这次属应对基孔肯雅热的临时安排,在今个蚊季实施,视乎蚊患情况,预计蚊季持续至10月或11月。

  食环署昨日公布8月首批13个地区的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见表),屯门区扫管笏指数最高,达16.4%,食环署人员随即于下午到扫管笏清理渠口。屯门区议员巫成锋向《大公报》表示,扫管笏位于乡郊,丛林众多,加上连续十多日降雨,积水严重,导致诱蚊器指数较高。食环署已开展灭蚊,他认为政府面对基孔肯雅热威胁,反应迅速,主动高效开展灭蚊工作,居民倍感安心。

  港岛东区北角的诱蚊器指数达7.1%,东区区议员丁江浩向《大公报》表示,近期雨水较多,旧楼天井、窗台有积水,公园草木繁盛,加剧蚊患。食环署已及时灭蚊,联合其他部门清理垃圾、建筑废料等,减少积水形成。

  食环署并加强蚊患的资讯发放,除了定期在部门网页公布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并会通过新闻公布、社交媒体尽快发放最新的诱蚊器指数,让更多市民更快掌握蚊患情况,一同加强控蚊。

  极端天气下更需严防蚊患

  民建联卫生事务发言人、立法会议员梁熙向《大公报》表示,极端天气下炎热多雨,本港又开始传入基孔肯雅热,政府主动加强控蚊工作,有助抑制蚊患繁殖,避免香港出现本地个案,认为是主动防止基孔肯雅热成为风土病。他又表示,曾收到市民反映,个别康文署公园的太阳能及石油气灭蚊机未有运作,有可能是因为设定了晚间才启动或机件故障,他认为部门应加强巡查,确保蚊机正常运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