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从本港出现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后,不少地区及屋苑都加强灭蚊工作。
本港今年暂时录得五宗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及一宗可能个案,卫生署署长林文健昨日表示,香港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病毒属“中非型”,特点是基因突变多,传播速度快,预期输入个案风险将持续增加,不排除出现局部本地传播。卫生署严阵以待,公立医院正在引入测试,提升核酸检测量;署方并已联络私营检测业界,严峻时期帮忙应付检测需要。
全球现时未有准确的基孔肯雅热快速检测,有本港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昨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透露,研发快速测试剂试验已进入最后阶段,预期最快数星期后面世,可以供应诊所及医院,透过“笃手指”验血,最快10分钟有检测结果,能帮助及早找出疑似患者。
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基孔肯雅热已在全球超过119个国家出现本土传播,今年已有16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本地传播,影响逾24万人,当中包括港人热门旅游景点。本港今年截至昨日下午5时,累计录得五宗输入个案,另有一宗可能个案。
公院引入核酸测试 提高效率
卫生署署长林文健表示,基孔肯雅热感染个案,以东、中、西非型的病毒基因为主,香港属于“中非型”,基因突变较多,传播速度较登革热快四倍。全球变暖导致蚊媒由热带或亚热带地方向温带扩展,加上旅游频繁,若周边地区持续出现感染个案,香港的输入个案将会持续增加,若然防蚊措施做不好,不排除造成局部本地传播。
现时本港在各个口岸有向旅客进行体温筛查,林文健指出,基孔肯雅热潜伏期长达12天,患者若过关时仍处于潜伏期,可能没有发烧,抵港后才病发,所以单靠在口岸把关并不足够,须向旅客作出更多宣传教育,呼吁旅客入境后继续留意身体状况。
基孔肯雅热主要透过蚊叮传播,现时透过核酸测试确认患者是否确诊。核酸检测方法是先抽血、将样本送往化验所,一般四小时有检测结果,并在一日内通知。林文健表示,卫生署辖下的公共卫生化验所已提升检测能力,每天可处理数以百计的样本;卫生署亦与医院管理局合作,提升试剂储存量,目前有足够储备,以及在公立医院引入测试,令检测更快。卫生署并计划联络不同的服务提供者,以备一旦个案大量增加,出现严峻时期,可以随时准备帮忙。
“笃手指”取血 10分钟有结果
全球现时未有准确的基孔肯雅热快速检测。本港的生物科技公司“相达生物科技”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招彦焘接受《大公报》专访时透露,正在研发基孔肯雅热快速测试剂,大致完成抗体及抗原测试,形容距离研发成功已经进入最后阶段,预期快测试剂最快数个星期内面世。
招彦焘指出,核酸测试与快测的分别,核酸测试的优点是更加准确,但需要抽取五毫升血液量,不可以“笃手指”验血,运输及等候化验结果要四小时,若面对大量怀疑个案,未能够最快得出结果;快测则可以透过“笃手指”验血,简单又方便,约10分钟有结果,方便医院及诊所应用,迅速处理大量怀疑个案,及早找出患者。
全球首宗的基孔肯雅热病例,早于1952年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早期主要在非洲零星爆发,直至2005年后病毒出现突变,传播效率提高,导致疫情在全球大规模扩散,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纾缓症状,包括使用退烧药、止痛药和补充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