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水务署人员在明苑中心外维修好水管并重新铺设路面。\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香港的水管老化问题严重,过去一年,多次发生水管爆裂事故,特别是旧区的水管老化更令人忧虑。在过去半个月至周日(10日),已连续发生两宗因水管爆裂,大量食水涌入附近大厦的电表房,导致整幢大厦断电断水事故。前晚受灾的北角明苑中心大厦,在各部门的协同抢修下,昨日傍晚恢复电力和食水供应,居民摆脱停电之苦,街坊点赞。
有区议员表示,事件疑与食水管老化爆喉有关,希望当局加强检测及加快更换损坏或老化的水管,以及引进先进智慧科技监测预防水管爆裂。\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
北角明园西街后巷前晚(10日)有食水管突然爆裂,大量食水涌入明苑中心的电表房,导致整座大厦约130户停电、停水、停电梯,附近英皇道及堡垒街亦有十多座大厦停水,有居民难抵彻夜停电,酷热难当,临时住酒店度日。经水务署工程团队通宵抢修后,至昨日(11日)清晨6时许,仅剩明苑中心高层户因大厦电力尚未恢复而停水。至傍晚5时许,在停水停电近20小时后,明苑中心全面恢复食水及电力供应,居民亦陆续登楼返回住所。
政府伙社区提供援助
明苑中心在1988年入伙,楼龄近40年。当区区议员洪连杉表示,事件疑因食水管的街喉老化,导致爆裂渗水所致。水务署表示,该署工程人员与机电工程署及电力公司人员,积极协助明苑中心管理处的注册电业承办商进行抢修。至昨日下午约5时30分完成抢修,大厦的电力供应恢复正常,高层用户的供水亦已恢复正常。
在整个过程中,该署与东区民政事务处、立法会议员、当区区议员、关爱队及明苑中心管理处保持紧密沟通,致力为受影响居民提供适切协助。就受影响的明苑中心住户及商户,该署会积极与法团及有关人士跟进其善后工作。
过去一年来,全港多区多次发生水管爆裂事故,特别是旧区的水管老化问题尤其严重。7月26日,土瓜湾益丰大厦疑因爆水管渗水入电表房,导致电表冒烟及出现火花,益丰大厦4座大厦全部停电,影响逾900户居民(包括3间安老院舍),由于正值炎夏,大批居民连夜撤走。7月29日,受连场红雨及黑雨影响,观塘康宁道23号仁安大厦电表房疑受暴雨水浸影响,电箱怀疑短路冒烟,99户居民及部分地舖断电。最后在各政府部门、区议员和关爱队等通力协作下,大厦于8月1日凌晨全面恢复电力供应。
对本港旧区的水管老化及如何预防水管爆裂,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今年5月14日回复立法会议员杨永杰的质询时表示,水务署在2000年至2015年进行了一项全港性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更换及修复了长约3000公里的老化水管(包括食水及咸水水管)。
引入智慧科技 监测水管渗漏
由2015年起,水务署透过建立“智管网”及按“风险为本水管资产管理计划”制订及实施风险为本的水管改善工程,以维持供水管网的健康状况,减少水管爆裂或渗漏的风险。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水务署每年的水管爆裂个案已从2000年的约2500宗大幅减少至2023年约40宗及2024年的27宗,今年至3月31日共4宗。食水水管渗漏比率亦已由2000年超过25%下降至去年的约13.4%。
水务署自2016年起为全港的食水分配管网(约占八成食水分配管网的范围)建立“智管网”,并已于今年3月底完成设立全部2400个监测区域,以分而治之和持续监察的策略协助加强管理供水管网渗漏,并实施针对性措施,包括主动测漏、水压管理、为渗漏水管进行快速维修,以及更换或修复水管等,以维持供水管网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