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石丹理指出,评审委员会挑选具科学性及政策可行性的研究项目拨款资助。\大公报记者许棹杰摄
特首政策组昨日公布2025至2026年度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特别推出与教育政策相关的主题研究拨款申请的审批结果。从76份主题研究申请中,最终资助八个项目展开研究,包括于北部都会区大学教育城的研究。拨款总额约560万元。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评审委员会主席石丹理教授在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是次与教育局合作推出的主题研究,旨在配合政府培育未来人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施政重点,挑选具科学性及政策可行性的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落地的研究成果,并加快成果转化以回应国家及本地发展需要。\大公报记者 李慧妍
八教育研究项目获资助
石丹理介绍说,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旨在促进院校及公共政策研究智库进行实证为本的本地公共政策研究,虽然特首政策组同事工作繁重,他仍与团队商讨后决定因应国家和香港的需求,与教育局合作,开展就教育相关的政策范畴进行研究,供政府参考。
经委员会与秘书处讨论,共确定12个研究主题,由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2月7日接受该主题研究申请。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建议,特首政策组从接获的76份主题研究申请中,资助八个项目进行研究,包括吸引人才来港或留港升学及发展,推进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促进专上院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效应,深化两地产学研合作发展;进一步发展职业专才教育及应用科学大学,为学生开辟多元发展路向;以及探讨北都大学教育城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定位,使其成为推动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引擎。
谈及审批标准,石丹理指出,必须同时符合“科学性”与“政策相关性”两项要求,研究既要设计严谨,又要有助政策落地。与研究资助局不同,特首政策组须确保研究能直接帮助政府与香港。例如,若研究发现外来学生在港学习缺乏投入,政策上便要思考如何改善。他补充,若有优质建议书仍会在常规机制下审批。
在介绍八个获资助项目时,石丹理特别提及一项关于北部都会区大学教育城的研究,将探讨香港如何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借鉴内地及海外经验,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他认为这项由青年智库提出的研究,能结合应用科技大学及职业专才教育,为香港新产业开辟道路,展现年轻人智慧与力量。
每项最多可获100万元
据悉,每项获资助研究最多可得100万元,为期不超过12个月,并须在获批后一个月内开展,三个月内提交前期进度报告。石丹理解释,急于展开研究是因国家与香港转型的迫切需求。他指出,香港不能再依赖地产,必须发展知识型经济,吸引高端人才成为关键。此外,教育及人才培育需要长时间酝酿与累积,政策若延误数年,对产业转型将造成滞后效应。石丹理强调,愈早展开研究,愈能为政策提供即时依据,配合“一校两园”建设、扩大大学学额等措施,迅速形成吸引人才的制度优势,并在全球人才流动中抢占先机。
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旨在鼓励本地智库与学者就重点议题展开实证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供政府参考。评审由具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并征询资深学者、专家及相关政策部门意见,设有利益申报机制以确保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