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饮水思源/申请人生首张回乡证 去看东江水源头

2025-08-20 05:01: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多个青年交流团到访又名“万绿湖”的“新丰江水库”。下图:“识水思源”参访团成员,参观位于郑州市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年恰逢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一批又一批的香港青年趁着暑假,亲赴东江源头及输水工程沿线实地参观考察。有学生表示:“以前只在课本上看到过东深供水工程,今天亲眼看到当年的建设照片和工具,才真正体会到这项工程有多不容易。”亦有学生指,亲身体会了国家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之后,增进了自身的爱国情怀。

  2025至2026年度“民青局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将资助约30个以“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为主题的交流项目,让本港青年人了解东江供水工程的建设历史、管理保护及沿途人文历史等情况。

  6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东江水源考察之旅”获得热烈反应,有近600名师生及青年义工参与,为历来以香港青年为对象、规模最大的东江水考察团。“虽已教授过东江水历史,但相信站在三百山顶亲见源头,比任何课本都能让学生体会‘共饮一江水’的真谛”,伊斯兰脱维善纪念中学的吴芷柔老师说。另外,她还透露,“有学生为参加考察团,申请人生第一张回乡证,第一次踏足内地!”

  该校巴基斯坦裔的中三同学关思汉以流利广东话分享:“我们全家都是香港人,书本说东江水解救了当年香港缺水危机。今次终于可以见证东江水的源头,真是好兴奋!”中六同学余晓芬则表示,东江水的意义就是饮水思源,香港每一杯水背后都有祖国支持,“当我去到万绿湖以及三百山时,见证了祖国对万绿湖的维护,以及对水源的珍惜,我们更需要珍惜每一滴水。”

  见证“南水北调”工程

  7月21至25日,120名本港中学师生、工程系大专生、青年工程师等,透过“识水思源”国家水利建设暨文化科技参访团,到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设施,包括郑州市的“穿黄工程”、北京市的团城湖调节池和“南水北调”中线总调度中心。他们亦到了参访城市的历史、文化及科技地标参观,包括河南博物院、安阳殷墟博物馆、安阳古城、北京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钢园等。此外,参访团的中学生团员在北京与当地的中学生互动交流,并一同参与以东江水为主题的艺术装置创作。

  一位来自香港拔萃女书院的同学表示,当亲眼看到国家其中一项最具成就的“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水利建设时,她真切感到国家的强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而与当地学生的交流让她获益良多,认识了不少新朋友,留下美好的回忆。另一位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同学则表示,参访团让他增进了工程及创新科技方面的知识,又认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年轻人应该积极装备自己,准备努力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