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加强阻吓/外地多严加限制 处罚力度显著

2025-08-21 05:01: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沥源邨不少单车泊位被“死车”长期占用。下图:积寿里大量出租单车阻塞行人路及公共空间。\大公报记者伍轩沛摄

  外地在单车停放管理上,各自有相应措施。新加坡以“硬措施”规范单车停放,划定专属“格子”区域,要求共享单车必须入栏;并借助“电子围栏”技术监控,企业未及时处理违泊车辆将面临罚款及行政费,而在2025年7月起,行人路禁行单车,违者最高罚2000新币(约11800港元)或监禁3个月,处罚力度显著。

  日本侧重设施与多元管理,推出全自动地下停车系统,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占地;大阪、名古屋等城市划定“禁止停放区”,违规停泊车辆需缴纳罚款,例如名古屋3500日圆(约180港元),甚至影响个人信用。名古屋还引入“合伙人”模式,授权特定群体现场锁车,单车车主付费方可解锁。

  韩国则从建筑规划入手,首尔要求2024年起,新建公寓和一定规模建筑必须配建单车泊位,26层及以上、300个单位以上的公寓需预留总停车空间的5%,地上21层以上商业建筑需预留2%;共享单车违停将被拖车,电动滑板车违停拖车费达4万韩圜。而荷兰以“严管区域”著称,单车仅限指定区域停放,海牙规定市中心单车无人使用超过7天、其他区域超28天即会被移走。\大公报记者 莫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