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日出康城领都计划引入10部礼宾机器人,分担保安员工作。\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科技一日千里,近日有大型屋苑拟引入“礼宾机器人”取代部分保安员职位,料每年可节省逾百万元开支,引发社会热议。
有港产科技公司表示,物管机器人在本港的应用场景越趋广泛,常用于礼宾、清洁、消毒、巡逻等,营运成本亦越来越便宜,租用及保养成本可低至每月数万元。有物管业界人士表示,业界长期面对人手不足问题,引入科技扶助是大趋势,有助提升工作效率,但屋苑是否引入机器人关键在于住户的接受程度,管理公司会与住户达至共识才推行。\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将军澳日出康城领都管理处近日向住户派发问卷,咨询转用“礼宾机器人”方案,表示可以提升保安服务水平及具成本效益。通告显示,现时屋苑有12个保安员岗位,每年成本约为396.9万元,新方案建议保留7个保安员岗位,另配搭10部礼宾机器人,新安排减少了5个岗位,即削减四成人手,每年成本缩减至293.7万元,相比目前安排,预期每年可以节省103.2万元。
事件除了引起屋苑住户关注,在网上亦引起热烈讨论。有人关注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取代;亦有人讨论物管机器人的应用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具成本效益。
物管机器人服务范围多元化
港产科企劲烨科技(Adtronics),主攻结合人工智能(AI)的室内巡逻机器人,代替人力报告室内环境中的异常现象,以及检查设施是否正常运作等。劲烨科技创办人伦子劲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巡逻机器人的作业原理,是运用视像镜头,通过人工智能实时扫描,举例在走廊场景,结合2D雷达、3D雷达、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多重感应器完成巡逻工作,例如协助物管人员检查光管是否损毁,需要作出更换等。
他表示,其公司的室内巡逻机器人,现时服务港铁站及商业大厦,主要用于晚间巡逻,营运开支方面,以较常见的两年期合约为例,每部平均月租三万元,包含保养费。至于坊间所见的“礼宾机器人”考虑成本及操作实用性,现时在本港较少见人形机器人,一般是配备大屏幕及可移动的滑轮,透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解答顾客查询。
另一港产科企、路邦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麦鶱誉向《大公报》表示,已研发最少六款智能机器人,分别用于清洁、消毒、巡逻、物流运载等,视乎客户需要,制作适合不同场景的机器人,用于物管方面其中一部“室内环境监控IEQ机械人”,集多个环境传感器于一身,能够全方位反映多项即时数据,包括:湿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温度、声音、PM10等,若检测到异常,系统会自动向控制面板发送通知,也可以根据自订计划巡逻多个检查点,而且配备360度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周围环境。
租用及保养成本低至数万元
麦鶱誉认为,现时市场对于物管机器人的接受程度,主要集中在辅助功能,例如巡逻、清洁及分析,较少用于前线礼宾,随着近年人工智能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开发及营运成本持续下降,视乎规格及用途,租用及保养成本,部分已经低至平均每月数万元,若然只是简单的清洁功能,甚至低至几千元。
香港房屋经理学会会长游锦辉向《大公报》表示,物管业界长期面对人手不足问题,原因包括中层持续流失、年轻人不愿入行、新楼宇落成量多于人手补充,去年更有屋苑物业管理公司透过“补充劳工计划”输入保安员。游锦辉认为,引入物管机械人长远有助解决人手不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但屋苑是否引入重点仍然取决于住户的接受程度,学会持开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