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港澳同胞抗战事迹 唤起民族精神共鸣

2025-08-24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民安队少年团参观展览,学习香港抗战历史。右上图:有家长带着小朋友参观展览,认识先烈们抗击日寇的事迹。右下图:不少长者参观展览,了解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抗日事迹。\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摄

  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举行的“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昨日吸引近4000人入场参观,以了解抗日先烈们保家卫国、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

  展览的第二展区“血浓于水 烽火旌旗”聚焦港澳同胞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有亲历日军侵华的香港长者,参观时忆述儿时逃难情景,赞扬今次展览令他“活到老,学到老”,了解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抗日事迹。有中学生表示,从展览中首次了解香港抗战历史,更理解和平来之不易。\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李千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港澳同胞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始终以各种形式积极参加抗战,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著名的“秘密大营救”行动震惊中外,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成功将数百名文化界与爱国人士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转移至内地后方,历时11个月,未有一人伤亡。东纵港九独立大队神出鬼没抗击日寇,是香港沦陷期间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终坚持抗战的武装力量。

  学生:弥补课堂知识空白

  “血浓于水 烽火旌旗”展区透过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与口述访谈,呈现当年港澳肩负的历史使命,唤起观众对民族精神的共鸣。参观者之一、87岁的梁先生接受访问时忆述,当年日军进攻香港时,年幼的他由母亲背着,与大批市民一同由香港步行到广州,耗时约一个星期才抵达目的地。他虽然对细节已记忆模糊,但强调抗战回忆是香港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有时和朋友或同事聊天,都会提到那段岁月。”

  他退休后多次参观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探究香港抗战历史,今次展览令他对香港在抗战中的作用有更深认识,“以前了解得不太全面,今次看到展览有很多新发现,亦有部分知识是来到这里后才知道。”他希望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历史,“有时我在村口遇见小朋友,还会和他们讲抗战的故事。”

  民安队少年团A中队长官陈嘉浩表示,临近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因此特意组织约20名成员到场参观展览,其中最年轻的成员仅12岁半,“就算在学校上中史课,可能也未接触到这段内容,所以希望他们透过展览作补充”。

  成员之一的许恩宁表示,展览不仅弥补了课堂历史知识的细节空白,更透过珍贵史料与图片,让她对香港以及全国抗战史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她坦言:“之前在学校上历史课,没有特别去讲(香港同胞抗战)这部分的内容,今(昨)天通过展览,能够详细地深入了解到背后的故事。”透过展览内容,她更真切体会到当年香港人民与日军战斗的艰难与艰辛,也因此更加珍惜现今的和平生活。

  来自宝觉中学、即将升中三的詹韫骞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展览讲述澳门在战时成为“孤岛”,内港成为难民与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课本里没有这些内容,来这里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当时的局势。”

  历史迷:战争离香港好近

  市民李先生是历史爱好者,平日会搜集抗战时的第一手资料,他告诉记者,其伯父当年在香港遭日军掳走当苦工,回家时仅获些许米粮,而其父亲因为战乱而辍学,“父亲那时年纪还小,只记得总要逃难,他经常告诉我,自己被日军搅到没有书读。”

  李先生说,自己童年时学校几乎未曾教授抗战内容,成年后观看讲述日军在哈尔滨设立“731部队”的电影《黑太阳731》,才直面日军进行人体实验的残酷手段,“内容冲击感很强,看完觉得好残忍,才开始想了解更多。”而热爱行山的他,发现香港有不少战时的军事设施遗迹,更曾在城门郊野公园发现当年的子弹壳,“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其实战争离香港好近。”

  “香港在这方面的历史教育,曾经几乎是一张白纸。”李先生说,今次的展览内容详尽,展品丰富,他期望未来能有更多同类型的展览,让新一代更深入了解香港抗战的历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