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医管局眼科检查影像“无纸化” 提升效率

2025-08-25 05:01: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病人接受眼科影像检查后,仪器会生成电子影像档案。

  【大公报讯】记者赖振雄报道:眼科诊症涉及多种眼科影像检查,如何管理及存档数量庞大的检查影像成为一大挑战。医院管理局近年推动“眼科影像无纸化项目”,将眼科检查影像数位化,每年节省大量纸张及墨盒,以香港眼科医院为例,每年因此节省逾百万元的墨盒开支;而将影像系统整合至电子病历系统,有助达至跨医院共享,提升护理质素和服务效率。

  传统眼科诊症依赖纸本影像与报告,但眼科检查项目繁多复杂,病历厚重、查阅困难、资料难以共享,加上影像传输效率低,影响临床判断。面对眼科服务需求增加,传统纸本报告也难以跨专科、跨医院传递和整合分析病人资料。

  医管局自2021年开始推动“眼科影像无纸化项目”,在医管局中央及12间眼科专科门诊诊所安装眼科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ACS),整合超过250部眼科检查相关影像仪器,涉及每年处理200万至300万个影像传输,经过五年的努力,第一阶段已于2024年第一季顺利完成。

  医管局眼科统筹委员会主席袁国礼表示,至今已整合包括香港儿童医院、香港眼科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联合医院等涉及12间眼科专科门诊诊所的眼科病人影像数据,项目今年进入第二阶段,余下两间医院的眼部检查影像,可望于今年内完成加入系统。

  电子化传输 年省逾百万墨盒费

  医管局眼科统筹委员会成员陈正欣医生表示,项目有助提升病人护理与服务效率,加强跨联网协作,举例病人搬家,转到医管局联网其他区域求诊,由于影像无纸化,只需透过电子系统传送档案,较以往实体档案更加方便。

  陈正欣指出,眼科疾病种类繁多,眼科影像牵涉视野图、光学断层素描、眼底照片等,以往医生要寻找多种不同实体图像作出对比,往往要先做好分类,而且全部列印出来,需要大量纸张,每年也耗用大量墨盒列印,以香港眼科医院为例,影像无纸化项目令每年节省过百万元的墨盒开支,实际需要列印出来的纸张,也比以往大幅减少,可以提升效率。

  医管局透过“眼科影像无纸化项目”,已经建立全港公立医院眼科影像数据库,储存具高质量医疗影像(DICOM)相容格式之眼科影像资料,有助进行比对分析及精准诊断,系统连接医管局电子病人纪录,促进跨专科的临床协作与病人护理的连续性。

  袁国礼表示,展望未来将影像数据库结合人工智能分析眼底影像,辅助医生诊断及比对分析,协助筛查常见眼疾,例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及糖尿上眼,长远建立虚拟诊症(VR Consultation),支援黄斑病变影像比对分析及病情跟进,将来透过人工智能更可以整合至眼科电子眼科记录表,达至跨机构协作,与私营机构共享影像资料,促进公私营协作与远距诊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