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莫海龙表示,“港九大队营救美国士兵”的故事,让他感受到团结力量。
在“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里,不乏有外国人的身影,其中一位来自俄罗斯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莫海龙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展览内有关国际互助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尤其是港九大队营救美军飞行员的事迹。他期待与被救飞行员的后人见面,并强调跨国合作与历史联结的重要性,他认为“中美之间合作总比不合作好。”这位“外来者”正以他的方式,将香港的历史变成自己的“珍贵记忆”。
取名“莫海龙”含三地元素
来自俄罗斯的莫海龙是香港科技大学大四工程系学生,“我说在香港住了四年,你因此猜到我读大四吧?”他略带俏皮地“考验”记者。虽然攻读理工专业,莫海龙却有着一颗“历史迷”的心。学校图书馆的历史藏书区成了他的“后花园”。“那里有很多稀有又珍贵的书,一有空我就泡在那儿,自己啃中国史、香港史。”他说,不管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香港各大博物馆里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历史不分世界史、中国香港史,只要是过去的故事,我都感兴趣,限时展览更是不能错过。”
这次展览让莫海龙格外兴奋,不仅因为能看到外国医生参与中国抗战的珍贵史料──比如加拿大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在前线为八路军伤患做手术的照片,更因展览中一段“港九大队营救美国士兵”的故事,让他感受到历史里的“联结力量”。“美军‘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的飞机当年在香港上空被击落,是游击队员救了他,还安全送到美军基地。”
当莫海龙知道唐纳德.克尔的儿子戴维要来香港看这个展览,专程了解父亲的这段经历!莫海龙翻着展览资料,语气里满是期待,还主动和记者约着“组队”:“我想知道戴维具体哪天来,要是能去现场听他讲父亲的故事就太好了!”
采访中,记者好奇他的中文名字“莫海龙”的由来。他笑着解释说,“莫”代表“莫斯科”,“海”象征香港靠海,而“龙”是中国的祥瑞。“算是个美好的巧合,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平时他用普通话称呼自己的名字。当记者以粤语说出“海龙”,莫海龙表示:“听着很亲切,像我和香港之间的小默契。”
如今,莫海龙养成了关注政府官网、机构社交账号的习惯,“这样能知道很多活动信息,光我了解到的类似抗战胜利80周年的展览、历史活动,大概就有50场左右。”他觉得,自己作为“外来者”,反而更容易被这些跨时空的故事打动──比如外籍医生不远万里来中国支援,比如港九大队营救美国士兵。“就像这次展览里的故事,中美之间合作总比不合作好,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联结都很重要。”
展厅中,莫海龙不时用手机拍着展品,正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乡的过去,变成了自己的“珍贵记忆”。\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