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特稿/历史并不遥远 共创光明未来

2025-08-26 05:01: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戴维出席了昨日东江纵队老战士及战士后人举行的座谈会。

  历史并不遥远,共创光明未来。8月25日下午,位于上水的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布置一新,大家热切期待着远方来客到访。这一天,美军“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的儿子戴维.克尔来到这里,与其他东江纵队老战士的后代齐聚一堂,共同回首他们父辈的抗战岁月。

  中美机师合作 当年征战几人回

  1944年2月11日,克尔中尉在香港上空作战时,不幸被日军击中,在观音山半山腰迫降。他身受重伤,脸部、手腕和腿部皆被严重烧灼,生命岌岌可危。就在这生死一线之际,年仅14岁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交通员李石挺身而出,把克尔匿藏起来。

  此次来到香港故地重游,戴维十分兴奋。他与多年未见的老友握手拥抱,不时观察联谊会中的与抗战有关的工艺品或书籍。戴维表示,幼时便听过父亲讲述在中国获救的经历,也一直希望帮助父亲找到当时的救命恩人及他们的后代。直到2008年,他终于如愿,在联谊会的帮助下见到了当年营救父亲的老游击队战士,向他们深深致谢。

  “很开心今天能和老朋友、新朋友们聚在一起。”他激动地说,二战期间,我们的父母和祖辈冒了巨大风险,为胜利作出贡献。正是因为他们并肩作战,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廖韵琴、廖本立的父亲廖谭清当时与克尔同在中美混合飞行大队服役。他们回忆,当时中美机师都住在货仓里,睡在用木头和帆布撑起的行军床上。每天早上7点集合吃早餐,被叫到就去驾机出征。每次出八架飞机,回来只剩两三架,大家就帮牺牲的战友收拾行李。

  “纪念抗战就是为了世界和平”

  红色收藏家张罗寿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抗战相关纪念品,包括1937至1945年期间介绍中国战场的美国《生活》杂志、抗战时期的军歌手抄本、战胜时期的防毒面具等。“和平的渴望像阳光一样温暖、雨露一样滋润,我们纪念抗战就是为了世界和平。”他说,收藏这些纪念品,正是为了传承历史,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吴军捷认为,在向年轻人讲解这段历史的时候,可以借助最新科技,如复原历史场景、利用AI与历史人物对话等,让年轻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和不人道,明白“强大自身才能製止战争”的道理。

  “我为大家准备了小礼物,以纪念我父亲被中国人营救的那段历史。”戴维打开背包,拿出了由他女儿制作的贴纸送给大家。贴纸中的照片摄于1944年3月18日,当时,克尔中尉坐上轿子,准备出发前往坪山。贴纸下方则写有克尔当时在东江纵队养伤的逗留时间─1944年2月11日至3月29日。“希望我们继续合作,就像之前说的,告诉年轻人如何与他人合作。”   大公报记者 义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