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港大AI模型辨精子受精能力 准确度逾96%

2025-08-26 05:01: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大医学院全球首创AI模型精准辨识具受精能力精子,获2025年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

  【大公报讯】记者华英明报道: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妇产科学系研究团队全球首创人工智能(AI)技术,能准确识别具受精能力的人类精子,临床验证显示准确率逾96%,较传统方法更快更可靠,有助减少人为误差,并可显著提升辅助生殖治疗的成功率,为全球不孕不育症的诊断与辅助生殖治疗带来崭新契机。研究成果已刊登于《Human Reproduction Open》,并获2025年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

  全球约每六对育龄夫妇中有一对受不孕困扰,其中20%至70%与男性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不孕不育症将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全球第三大常见疾病。目前,辅助生殖技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成功率仍受限于现有诊断工具的准确性。

  助提升人工受孕成功率

  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妇产科学系教授杨树标教授指出,传统方法不仅耗时费力,且高度依赖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精子质量检测因而难以标准化。精子与卵子外层透明带结合是受精的首步。港大团队以此为基础,开发出高度自动化的AI模型,分析精子形态,精准识别能与透明带结合的精子比例,并设定4.9%为临界值,低于此比例即提示男性有受精问题风险。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妇产科学系副教授、领导是次研究的赵志昂表示,这可提早预警受精失败风险,帮助医生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提高怀孕机会。

  这个AI模型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分析了超过1000张精子影像,准确率逾96%。研究团队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对117位不孕或原因不明不孕的男性进行临床验证,分析超过40000张影像,结果进一步证实精子具备透明带结合能力的比例,与人工受孕的成功率密切相关。

  赵志昂表示,AI模型能够精确分析精子的细微特征,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杨教授亦表示,AI模型的出现,让临床首次能以标准化、可重复的方式准确评估精子的受精能力,不仅提升临床决策效率,同时促进制定个人化治疗方案。这项创新有望改善不孕不育的整体管理,降低受精失败风险,并缩短患者的受孕时间。港大医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AI模型的临床应用,期望造福更多不孕不育患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