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暂时放置工程废料的环保斗,本港现有约1500个,但全港仅有四幅用地共可容纳330个闲置环保斗,部分营运者(又称斗主)将环保斗随意摆放路旁或不适当位置。大公报记者日前到“重灾区”将军澳工业邨,发现多条街道被环保斗围堵,有数十米的马路却放了40个环保斗。当区区议员直言乱放环保斗不仅阻碍交通、影响驾驶安全,更造成环境污染,建议当局设环保斗强制登记制度。\大公报记者 余风、苏荣(文)调查组(图、视频)
将军澳工业邨的骏日街、骏才街、骏盈街及骏宏街均有环保斗乱放情况,大公报记者日前在现场所见,骏日街与骏宏街问题最严重。骏日街来回两条马路共摆放近40个环保斗,当巴士驶经时更要“左闪右避”;骏宏街马路两旁亦堆有近30个,部分路段两条行车线被完全占用,严重阻碍驾驶视线。此外,街道内随处可见碎石、垃圾,大型货车常停泊在环保斗旁整理废物或移动环保斗,进一步霸占道路、挤压行车空间,有车辆经过时需频繁规避,险象环生。
废料散布路面 影响驾驶
泥头车司机文先生表示,环保斗乱放对行车影响颇大,“有时(营运者)会在马路中间停车转运垃圾,我们必须绕道避开,马路也变得更窄。”他提到,曾见政府人员到场张贴阻街告示,但斗主仅将环保斗转移至其他街道,问题并未解决。
巴士司机汤先生指出,环保斗会遮挡对向私家车视线,易引发碰撞风险;夜间停车位也因环保斗占用变得紧张,“无位就只能泊远一点”。他透露,上址环保斗阻街问题已持续三年以上,“斗主也是因为无合适地方存放才乱放,而且他们转运建材废料时,常有石头掉落路面,对车辆行驶同样有影响。”
西贡区议员张美雄表示,环保斗违规摆放衍生多重问题,且呈蔓延之势。他指出违规停放的环保斗常占用行车线、遮挡视线,不仅阻碍巴士、私家车行驶,更对行人安全构成威胁,他经常接获大量该类投诉。而环保斗内工程废料在筛选时易扬起灰尘,污染周边环境,更滋扰途人及损害健康。他坦言有关问题并非仅限于将军澳,已成为全港性难题。
张美雄批评环保斗监管存在明显局限与漏洞。尽管政府多个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清理行动,加密整治,但违规摆放问题始终“清完又有”,陷入反复循环。按照《土地杂项条文》的处理方式,仅能张贴通告要求斗主48小时内移走,而斗主只需将环保斗转移至相邻街道,即可轻松避过约束,监管震慑力严重不足。此外,他又指违规环保斗缺乏“危急”与“非危急”的明确判定标准,负责清理的人力及资源有限,导致无法及时处理所有违规案例,若需警方协助还会增加行政成本与流程的复杂程度。
倡加强检控 增阻吓力
“关键是当局要设立强制环保斗登记制度,要有类似抄牌,即时罚款及检控的机制,才有阻吓性。”为彻底破解困局,张美雄建议,首要推动当局建立环保斗强制登记制度,参照车辆抄牌模式为每个环保斗登记专属信息,明确斗主责任,一旦违规可直接追溯并罚款,以惩罚规范行为;同时需扩大合规摆放空间,将现有限制用地通过短期租约供业界使用,针对将军澳邻近填料库的特点,在137区规划专属摆放区域,并在全港排查“便利从业者、不扰市民”的地段,缓解“1500个环保斗仅四个合法摆放点”的问题,从制度与空间两方面双管齐下,化解全港环保斗摆放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