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进退两难/摆放空间不足 业界吁多渠道解困

2025-08-27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货车在骏光街收集工程废料,扬起尘土,造成环境污染。

  本港现时为业界提供四幅用地作存放闲置环保斗,分别位于百胜角、将军澳第137区填料库旁、屯门小冷水和毗邻青衣青南街的用地,合共提供330个泊位,而有关用地为短期租约形式。香港废物处理业协会会长谭志华指出,环保斗摆放正面临“合规性”与“空间短缺”的双重矛盾,多数从业者被迫违规操作,行业运营陷入困境。

  1500斗仅330个可合法摆放

  谭志华表示,依据地政条例,环保斗因不符合停车场“仅允许有辘(带轮)物件停放”的规定,无法在停车场合规摆放,让从业者首先失去一大停放空间。更严峻的是,全港约1500个环保斗,相关四个合法摆放点,总计仅能容纳330个,合规空间缺口超逾千个,导致大部分环保斗只能违规停放在路边,既影响市容,也让从业者面临违规风险。

  此外,现有合法摆放点还存在“区位错配”。谭志华提到,相关合法点多集中在新界等偏远地区,而家庭及商铺装修等需使用环保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对业界而言,将市区产生的工程废物运往新界存放,不仅运输成本高,还会大幅延长作业时间,现实操作难度增加,只有违规放于市区的路边。

  谭志华建议,首先可考虑善用闲置货运码头的资源,在货柜摆放场未完全饱和下,可腾出部分区域作为“临时环保斗摆放场”;二是利用未开发闲置用地,建议考虑堆填区周边已收回、暂未规划发展的土地,筛选不影响市民生活且靠近市区的用地,让环保斗临时停放;三是推动政策优化,希望通过“放宽停车场使用限制”、“划拨临时用地”等调整,从制度层面增加合规摆放空间,切实解决行业难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