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有中学生表示,从展览中了解到历史课本上没有的香港抗战故事,俨如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抗战事迹,吸引一批一批观众驻足……
8月22日至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以570张珍贵照片与众多实物,重现烽火岁月,展示抗战精神,成为今夏港人重温民族记忆、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契机。
为期一周的展览,吸引逾八万人参观,创造了香港同类大型展览的纪录。
各界市民连日来络绎不绝到来参观。多位幼年时经历过所谓“日治”的长者,眼泛泪光地告诉记者,虽然当时年纪小,“那种苦日子我一辈子忘不了。”有青年用2个小时看完展览后说,“以前总觉得历史离自己很远,现在才懂是先辈扛过所有苦难,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公务员指出,“唯有国家强大,才能有效防范战争,守护和平生活。”\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
这场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大型展览,过去一周内已累计逾84800人次前来参观。展览共有4个展区,包括“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血浓于水 烽火旌旗”“文章报国 舆论脊梁──抗战中的大公报”和“艺魂丹心 铁线救国──抗战中的叶浅予漫画”。展览涵盖近400米展板、570张图片以及近5万字的文字资料,通过丰富的布展形式,搭配沉浸式体验装置、视频影像及实物展示,为公众生动再现历史场景。
老伯:战时苦日子一辈子忘不了
展览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前来参观。“我未曾经历战争,但展览中的图片和资料令我印象深刻。当年抗日战士为了国家不惜付出一切,相比之下,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的生活。”市民龚先生说。
80多岁的李伯伯出生于抗战岁月,父辈亲历香港沦陷时期的艰难,“我家经营米业,由于米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日占期间家中财产几乎都被日军充公。”84岁的吴伯伯是《大公报》的老读者,从报纸上得知展览消息后,立刻叫家人陪他前来。“小时候连块面包都保不住,刚拿到手就被抢走,那种苦日子我一辈子忘不了。”他轻轻指着展板说,要把往事说给后代听:“现在的安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人用命换的,年轻人一定要珍惜。”
罗女士分享了外婆曾同她讲的抗战故事。“日本人在1930年代侵华,村里的人,尤其是年轻姑娘,会把自己的脸涂得又黄又黑,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让日本人抓到。如果不幸抓到了,会遭到日本人的凌辱,有些甚至会被拖进下水道里。”
梁太太带同年幼的孩子参观,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哪怕她们会有种种不解,但至少认识一些这么重要的历史,我身为长辈有责任教育下一代,铭记我们中国人曾经历的苦难。”谈及自己虽未经历过战乱但对历史如此熟悉和重视,梁太坦言,这些教育也来源于长辈──她的祖母。
国家强大才能有效防范战争
“在香港很少见到这么大型、内容扎实的抗战展!”展览不仅吸引了年长者,也打动了许多年轻人。青年辜先生驻足在老照片前,目光久久停留在抗战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虽然从小有在课本里知道抗战历史,但当“惨痛”二字化作具象的照片,他才真切体会到“头皮发麻”的震撼。 “以前总觉得历史离自己很远,现在才懂原来‘和平’不是天生就有,是先辈扛过所有苦难,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多位校长亲自带领学校师生前来观展。皇仁书院校长陈祥伟带着25名教师到来,他认为,要掌握真实历史情况,才能明白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学校今天带领老师来,目标也是希望让老师首先对这段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他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整个展览不时看到公众熟悉的身影,官员、公务员,各界社团、教育界别人士等,或单独前来,或带领数十位、上百位团员前来参观,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与多个公务员工会代表参观展览后表示,希望年轻公务员通过展览增强国家安全观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香港是国家的特别行政区,全港七百多万市民应团结同心”。
入境处助理处长欧阳至威率领数十名新入职人员参观时指出,希望以历史为镜,将这段历史传承给新入职同事,让他们对守卫国家南大门这份责任有更深刻的使命感。
医卫局局长卢宠茂先后两次来到会场参观,他说,唯有了解过去才能明晰未来方向。回顾抗战历史,更能深刻体会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和平,但唯有国家强大,才能有效防范战争,守护和平生活。”
获救中尉儿子与东纵战士观展
8月26日,一位特别的参观者引起全场瞩目──1944年2月,美军“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的战机被日军击落,幸得东江纵队营救。时隔80年,克尔的儿子戴维来到香港,重寻父辈的抗战足迹。在展览现场,他与今年94岁、曾经参与过协助克尔中尉转移的抗战老人湛贵胜在现场相聚,续写了那段在穿越硝烟、跨越国界的救援传奇。
“东纵,我们的榜样!”戴维带着父亲生前留下的两件军服来到展场,其中一件正是克尔中尉1944年逃亡时所穿,他激动描述感恩的心情,表示非常敬佩东江纵队抗战救人的精神,他说,“父亲曾同时佩戴美国与中国空军的徽章,并为能同时为两国效力感到无比自豪”。
当时年仅12岁的小战士湛贵胜对只见过一面的克尔记忆犹新:“大约晚上10点,游击队员搀扶着一位白人飞行员来到我家。他在我的床上睡到清晨6点就走了。”
两位后人并肩观看展览,在记录救援历程的展板前驻足良久。戴维表示,这段历史不仅是家族记忆,更是中美合作的象征,“我们要确保这些精神能传给下一代”。
传承抗战精神,需要更多年轻人接力。展览中,多位年轻讲解员令人眼前一亮,他们的表现也格外引人注目。年仅10岁的杨锵熹主动报名成为展览讲解员。尽管年纪尚小,他却以惊人的认真态度投入导赏工作中,其表现更让许多成年观众击节赞许。他表示:“如今透过这个展览,我把这些点连成了线,更加理解那段历史了。”他说,会把所学所感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香港从未缺位 与祖国并肩作战
另一位解说员、即将升读大学的女青少年军龙咏荷,也是透过这次担任讲解员首次深入了解香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她说:“从前我对抗战历史仅有大致的认知,今次终于详细了解到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英勇事迹。”
“讲好抗战故事,引导香港青少年增强国家认同感,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确保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一国两制’事业根基永固。”这是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在开幕礼上致辞的殷殷期许。
事实上,这次展览,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市民对香港的抗战历史有更全面完整的认识,并为此自豪。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展览开幕礼上所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争中,香港民众与全国同胞血脉相连,从营救文化人士、奔赴抗战前线,到筹集运送物资、宣传抗日信息等,香港从未缺位,一直与祖国患难与共、并肩作战。
此次展览活动在为期8天的主展结束后,将深入全港十八区及部分大中小学进行巡展,让更多青少年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在民族血脉中流淌,让我们更加坚定前进的方向。“作为年轻一代,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吾辈自强!”小讲解员们的解说,道出了我们广大市民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