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侵华铁证/日军后代捐军票诉讼文件 中大数码化抗战史料供网上阅览

2025-08-30 05:01: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侵华日军的后代和仁廉夫为其祖父及日军罪行深感愧疚,40年来收集大量日本侵华的历史资料,2019年4月他将香港市民向日本政府兴讼追讨军票损失的资料,捐赠予中文大学图书馆。中大图书馆现在计划将该批资料数码化,公开让市民网上阅览。

  资料包括文件视频及录音

  中文大学图书馆特藏主任李敬坤,展示和仁廉夫捐出的香港军票诉讼案相关资料,包括法律文书、诉讼书、委任状、判词及世界各地二战时军票索偿等共7大箱资料,李敬坤表示当中最“有血有肉”的,是多个被迫换军票的受害人的录音及录影证词,“令我们切身感受到香港市民在日本侵占时承受的苦难!”

  本月中和仁廉夫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1993年至2001年期间他协助军票案诉讼的原告有17名代表,但他曾接触的受害者达到20至30人:“我最担心的是,只有军票能作为唯一的证据,其他的就只剩下口述历史(oral history)了。”他形容协助香港战时受害者及揭露日本侵华真相是他的使命。

  现存中大图书馆的军票受害者证词,不少当事人已逝世,留在世上是一批批90年代的VHS录影视频及录音等等。李敬坤表示为了减慢藏品老化及提供保护,封存的胶袋及储存资料的纸箱有使用无酸性物料。

  中大图书馆助理馆长张宝珍表示该批军票索偿文献纪录了二战时香港市民受到的伤害、战时生活及战后境况,及其后军票索偿的过程等,属于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李敬坤补充,和仁廉夫将会与中大商议再捐赠其他的二战史料,中大图书馆亦会因应数量及种类安排活动,包括讲座及参观二战史蹟。张宝珍表示会根据版权,内容涉及的私隐、经费等排列优次,将该批资料数码化,让市民可网上公开阅览。

  大公报记者 李雅雯、古倬勳(文)  许倬杰、陈玥(视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