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田科技城创科用地规划已有雏形。\模拟图片
北部都会区发展持续推进,城市规划委员会昨日讨论新田科技城创科用地《规划及设计大纲》草拟本。据了解,委员普遍认同规划署回应社会意见,将生态保育、城乡共融及蓝绿元素等纳入规划设计。有委员关注五个集群之间的接驳联系,并建议就产业规划、人才公寓建设等制定原则性指引,吸引产业及人才落户。规划署将再优化规划及设计,目标争取9月内获城规会支持通过大纲图。\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新田科技城创科用地《规划及设计大纲》草拟本,将210公顷创科用地按位置和特质分为五个集群,分别占地20.51公顷至70公顷不等,预料可提供合共逾6100万平方呎楼面,并提供约6400伙人才公寓。
大纲图订明每个集群的主要用途、配套设施,以及规划和城市设计要求,但强调会留弹性予倡议人,经批准后可灵活决定创科、配套设施和混合用途的组合。大纲图亦特别将生态保育、城乡共融及蓝绿元素的设计元素,加入相关集群,例如在集群1会保留重要的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如当中位于洲头的“盘古王”及旁边的大树,并提供多用途公共空间供村民及其他人士使用;在集群3及其他部分毗邻鹭鸟林及主要雀鸟飞行航道的创科用地中,采用阶梯式建筑物高度,或将建筑物后移10米;在邻近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的集群3及集群4,保留及修复原属创科用地的3公顷鱼塘,并考虑将修复后鱼塘纳入该保育公园管理,及设立35米阔非建筑用地的生态界面,以作缓冲。
倡为人才公寓建设订指引
据了解,委员普遍认同规划署将生态保育、城乡共融及蓝绿元素等纳入规划设计。昨日与会的城规会委员黄焕忠向《大公报》表示,他认为大纲草图在多方面回应了社会的意见及关注,特别是在环境及生态方面,提出鱼塘保育、雀鸟飞行航道规划等,回应了早前大家关注的问题。新田科技城提供约300公顷创科用地,是北都产业发展的重心,他希望创科用地规划,能结合创科局现正进行的创科产业用地研究,作整全考虑。
另一位城规会委员何钜业向《大公报》记者表示,他个人较关注集群及地块之间的接驳联系,包括行人通道的连接,认为可以在大纲图阶段制定框架原则,在日后再细化标准。他亦关注区内产业发展,认为可以在大纲图明确产业落地的大原则,为吸引企业进驻提供较清晰的参考,“日后可以慢慢细化设计,但若能早些明确部分原则性内容,有助吸引企业落户。”何钜业亦建议为人才公寓建设制定指引,“在规划上应该控制最低面积,但同时在建设参数上留有弹性,增加人才公寓吸引力。”
据了解,规划署在听取城规会委员意见后,会调整及优化部分大纲图内容,稍后会透过传阅方式,再听取委员的意见,目标是9月内争取城规会支持通过大纲图。
新田科技城总发展面积达627公顷,其中约一半是创科用地。新田科技城第一期首阶段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工程已于去年12月展开,正争取自2026/27年度起陆续推出约20公顷新创科用地,交由科技园公司发展和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