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学校长会建议,善用香港联通中外的优势,推动中小学数字教育的发展。
【大公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新一份施政报告将于9月17日发表,香港中学校长会昨日在网上撰文,从“积极行动 规划数字教育”、“教育为本 迎难而上”两个方面提出关于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
香港中学校长会建议,加快“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工作步伐,争取在2026年制订和公布数字教育的政策、实施策略、不同范畴的行动计划和资源安排;为有效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特区政府可考虑提升“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的层次,并整合特区政府现有“资讯科技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的职能和资源;善用“政、产、学、研、投”的协作基础和香港联通中外的优势,推动中小学数字教育的发展;引进中外科技企业,建立多个类似落户数码港的“香港人工智能科普培训基地”,为本地中学生和教师提供与时并进的培训课程。
建议修例吸非本地生
香港中学校长会指出,香港学界长久以来面对区域学位供求失衡的情况,又因财赤削减资助、面对学龄人口下降的冲击,对教育生态和学校发展构成影响。公营学校财政压力增加、学校生存风险上升,不利于“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和“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早前教育局公布“中学规划未来路向优化方案”,香港中学校长会建议特区政府可着手研究修改相关条例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以善用学额,吸纳非本地中学生;在研究发展新区域时,特区政府宜加强规划,平衡现时各区学校和学额供求,有效重置和改善中学校舍环境;在财赤削资时期,特区政府可进一步拆墙松绑,赋权学校灵活理财。此外,香港中学校长会亦建议,教育局日后制订基础教育未来路向的政策和措施时,以促进教育生态发展为原则,及早充分咨询学界及持份者,做好调查研究,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