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大公时评/以抗战记忆铸魂 用爱国教育筑基\沈威

2025-08-31 05:01: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距离新一份施政报告发表不足一月之际,行政长官李家超走访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参观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以实际行动诠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核心主张,这对于推动抗战记忆走进大众视野,让爱国精神在香江大地扎根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被纳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标志着香港抗战历史在国家记忆中的重要地位。李家超在纪念典礼上宣布将为全港40多个中共抗战遗址加设纪念及资讯牌,有关做法是对历史记忆的“活化工程”:过去散落于社区、山林间的抗战遗迹,或许仅存于老一辈的口述中,或掩埋在史料文献里,而设立资讯牌,无异于为这些“沉默的历史见证者”赋予话语权。

  康文署近期启动多个抗战活动,包括香港历史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合办的展览,从国家视角梳理14年抗战脉络,清晰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与东方主战场贡献;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合作的展览,则聚焦粤港地域特色,还原两地人民并肩抗敌的往事。两者一宏观一微观,一国家一地域,共同构成完整的抗战历史叙述。

  参观期间,李家超还向学生介绍东江纵队文物背后的故事。青少年是历史传承的核心群体,他们对抗战历史的认知深度,直接关系到爱国精神能否代代相传。

  传承爱国精神,需要久久为功。李家超在过去两份施政报告中都曾提及抗战,早前发布《施政再报告》四集短片,其中一集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再到如今一系列纪念活动落地,可见政府将抗战记忆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纳入长远施政框架,期望透过抗战纪念活动塑造年轻人爱国情怀。

  李家超率领的香港特区政府通过优化遗址、推出展览、传播影像等多种方式,从根源上重塑香港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感,反映政府力图将抗战记忆融入教育体系、文化构建等长期政策,成为推动香港与祖国同心同行的精神支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