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戴静文报道:特区政府主导的简约公屋正在陆续落成入伙,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昨日表示,简约公屋犹如“快速开动的救生艇”,能够有效减少公屋轮候时间。她透露考虑将来兴建的传统公屋缩减配套设施规模,例如北部都会区的新建公屋,缩减商场设施,帮助加快建屋进度;同时考虑在传统公屋物业管理招标,引入简约公屋的物管模式,鼓励物管公司与社福机构合作。
屋邨引入简约屋物管模式
何永贤昨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政府为缩减公屋轮候时间,付出不少努力,包括兴建简约公屋。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最新降至5.1年,创七年新低,她形容是仿如“救生艇”的简约公屋正逐步落成,增加房屋供应见效。她有信心落实今届政府缩短公屋综合轮候时间至4.5年的目标。
政府目标在2027/28年度,兴建共约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何永贤表示,今年有9500个简约公屋单位落成,明年有两万个单位落成,由于有一个项目须待学校搬走才可改装,涉及约200个单位,所以“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可说在2026年就可以出现”。
她表示,建筑技术正在进步,简约公屋采用组装合成技术,建屋速度可以“三日一层”,传统公屋则是“五日一层”。简约公屋的配套设施较细,举例牛头角彩兴路项目,没有大型商场、湿街市、老人中心、老人院等配套设施,建筑时间缩短至少两年或以上,而且节省建筑费。
何永贤透露,房屋署正在研究,传统公屋规划缩减配套设施规模。她举例在北部都会区,由于传统公屋已提供具规模的商场、街市等设施,在附近新建的传统公屋,未必每个屋邨都需有较大规模的商场,从而加快落成时间,让居民更快上楼。
她又指出,简约公屋由物管公司与社福机构合作营运,加强居民服务,例如主动提供上门维修服务,为居民安排复康巴士,和社福机构合作派发面包等。她认为值得考虑引入到传统公屋物管,在物管标书提高居民服务项目的分数,提高中标机会,从而鼓励传统物管公司多些与社福机构合作。
何永贤称,未来五年有5.5万个居屋单位供应,平均每年有9000至一万个单位。对于近年居屋的超额认购倍数下降,她认为并非反映居屋受欢迎程度下降,而是超额倍数回复至健康状态,“如果超额认购30倍,即是只有一人买到,30个人失望;现在超额认购13倍,其实还有13个人失望,不过已经有好转,没30人失望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