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华富邨阔别六年再举办盂兰胜会,天井人头湧湧。右图:居民上香祭祀无主孤魂。\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大公报讯】记者肖泓宇报道: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农历七月,香港不少地区都有盂兰胜会。重建在即的华富邨,阔别六年,昨日再次举办盂兰胜会,因该邨部分楼宇天井设计而独有的“天井大王”重现,吸引大批街坊围观。
有华富邨居民及本届华富邨盂兰胜会的负责人认为,盂兰胜会不仅仅是传统习俗,更是维系社区联系的纽带,希望即使华富邨重建,亦能继续传承该非遗项目。
踏入农历七月后,全港不少社区举行盂兰胜会,地点遍布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约60多处,是香港大规模的民俗活动。华富邨昨日举行“华富上邨乙巳年盂兰胜会”,仪式从下午开始,先是开坛,通知神明,之后上楼洒淨、路祭,然后是破地狱仪式,由喃呒师傅打开地狱之门,再走过金桥、银桥,寓意带领先灵离开地狱,早日超升仙界。
在众多祭品中,以近一层楼高的大士王最瞩目。从宗教角度,摆放大士王的作用是震慑孤魂野鬼。大士王并非华富邨的盂兰胜会独有,但华富上邨特别的天井设计,造就“天井大王”的出现,大士王坐镇天井底部,被大厦的回廊包围。
居民盼重建后续传承
项目负责人黄培烽表示,华富邨在天井举办盂兰胜会,最主要原因是省钱,但亦因此具有了独特性,“香港其他街道的盂兰胜会,大多会选择搭竹棚来搭建会场,因为若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祭祀用品很容易被风吹走或被雨淋湿,但搭竹棚的费用非常高”。华富邨居民在天井上面拉一块布不但解决了这些问题,造就了华富邨盂兰胜会的天井特色,体现了民间智慧,“有别于其他地区盂兰胜会的单一视觉观感,华富邨天井式的设计给活动场地加上了多层次的视线,人们可以从多个视角观看活动”。
华富邨最近一次举行盂兰胜会已是2019年,其后因疫情及资源等问题停办至今。黄培烽表示,今次得以成功重办,得到政府资助,以及华昌楼、华泰楼及华生楼三幢楼的居民捐款。他认为,盂兰胜会不仅仅是一个传统习俗,更是居民维系社区联系的纽带。在胜会准备期间,许多居民自发参与到筹备工作中,甚至离开了华富邨的居民亦会在节日之际回来参与。
华富邨重建在即,“天井大王”或最后一次重现,黄培烽认为,文化传承要依靠大众的力量,希望大家能共同探讨,如何将华富邨的盂兰胜会传承下去。
华泰楼居民林太太表示,盂兰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亦是邨民共同回忆,希望文化能传承下去。华富邨不久后即将重建,她担心盂兰胜会难以延续下去,“唯恐以后难以聚齐众人,希望有人可以站出来牵头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