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话你知/国家级非遗 港办潮人盂兰胜会逾百年

2025-09-01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盂兰胜会,佛教称为盂兰盆会,道教称中元节,民间亦惯称鬼节或七月半。其起源说法多元,其中一说源自佛祖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蕴含弘扬孝道与行善积德之意义。据记载,最早举办盂兰盆会的是南朝梁武帝,其后逐渐由供僧转为施鬼,以超度亡灵。

  早在1897年,香港首届潮人盂兰胜会便由潮州公和堂举办,其后逐渐扩展至各潮籍社区。这项活动不仅承载潮汕传统民俗与宗教文化,也见证了华侨移民与香港社会的历史发展。潮人盂兰胜会自百多年前随移民传入香港,在现代都市中不断演变,并融入本地特色,至今仍在各区潮人社群中世代相传。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7年列入首份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其后,政府于2024年12月公布更新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将“盂兰胜会”纳入名录内。

  为进一步推广此传统文化,香港潮属社团总会自2015年起举办一年一度的“盂兰文化节”,新增如抢孤竞赛、盆供堆叠比赛等活动,今年的盂兰文化节更是增加了“解铃盆会”实境互动剧场《阿囡返归》、盂兰四处抓卡牌游戏等新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及认识这个传统节日。\大公报记者 肖泓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