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岭大研发环保塑胶 29天内自然降解

2025-09-03 05:01: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团队研发的“新型物料”(图中右边匙羹)以源自天然植物基因的分子结构设计而成。实验结果显示,当它与图中左边以聚乙烯制成的匙羹一同埋入土壤中,“新型物料”可在最短29天内完成降解。

  香港于2023年弃置的塑胶购物袋数量达37.2亿个,相等于平均每日丢弃逾1000万个。为减低塑胶污染,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岭南大学(岭大)跨学科学院的学者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崭新的环保生物塑胶物料,相比于需数百年才能分解的传统塑料,新塑料可于最短29天之内自然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为全球减缓塑胶污染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关论文《可循环再造的生物塑胶材料》近日已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研究团队包括岭大跨学科学院院长及跨学科讲座教授陈曦教授,以及跨学科学院助理教授柯宇杰教授(论文第一作者),他们联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等专家学者,联合开发一种新型环保生物塑胶可降解、可循环再造,采用多醣及源自天然植物和生物废弃物的基因分子结构设计而成。与一般塑胶的耐用性相若,新型环保生物塑胶除了防水,亦可加工制成坚固的胶片或胶粒。

  遇油及酒精不会溶解

  团队在模拟真实环境的实验中发现,以新型环保生物塑胶制成的匙羹,与全球普及使用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制成的传统塑胶匙羹,一同埋在常温环境下的土壤中,新型环保生物塑胶匙羹可在最短29天内自然完成降解,并完全消失,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过程由土壤中的天然微生物推动。相比之下,传统塑胶匙羹并没有分解,维持原状。测试亦证实,新型环保塑胶的基因分子结构具生物相容性,在特定条件下可被水溶解,回收后亦能循环再制成新的塑胶;而遇到一般油、酒精或清洁剂等常见的有机溶剂时,仍能保持一定稳定性,不会轻易溶解,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

  “微塑胶”残留量极低

  此外,新型环保塑胶物料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实验证实,若物料表面遇到轻微破损,只要于常温下在裂缝或刮痕加入少量水,其化学结构能够重新结合,恢复原来的分子结构及承载能力,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加热或经化学处理。对比现时市面流通的“可降解生物塑胶”,例如聚乳酸(PLA)需要在工业级环境才能降解,而且降解后的混合物亦不适宜成为再生原料制成新塑胶袋,团队研发的新物料真正做到循环再用。

  研究团队指出,这种物料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微塑胶”残留量极低,在动物实验中亦证实其体内没有残留微塑胶,这意味着新型物料能有效解决目前全球最棘手的环境议题之一是微塑胶污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