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特快公屋昨日开始拣楼,有拣楼市民希望尽快“上楼”,减轻租金负担。右图:有市民认为属意屋邨可选择的单位太细。
【大公报讯】记者肖泓宇、曾敏捷报道:特快公屋昨日开始拣楼,有到场拣楼的市民表明不介意单位内曾有人过身,认为最重要是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有市民希望尽快“上楼”,减轻租金负担。今年特快公屋接获31800宗申请,超额约14倍,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分析指出,超额申请倍数减少,反映政府增加公屋、简约公屋供应等政策见效,轮候公屋市民的选择更多。
为生活交通配套选葵涌邨
特快公屋被视为“上楼捷径”,部分单位虽曾涉及自杀、意外死亡、自然身故或追讨欠债等,但亦不乏捧场客。今年该计划提供约2150个公屋单位,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请者于昨日至9月12日拣楼,有1277个单位供选择。
侯先生昨日带着喜悦的心情到场拣楼,他最满意特快公屋可自己选择单位,属意葵涌邨,因为附近的生活及交通配套都很好。他说,只要单位不涉噪音问题、曾受滋扰就可以,不介意单位曾有人自然去世。叶氏一家三口于2017年申请公屋,由于当时女儿居港未满7年,轮候时间较长。他们透露曾获派东涌区公屋,但认为不便照顾父母,冀借特快公屋拣选荃湾区单位。
房委会昨日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今期特快公屋共接获约31800宗申请,当中约20200宗为一人申请者,约11600宗为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请者。按今年有2150个单位计算,超额申请13.7倍,大约15人争一个单位。
翻查资料,公屋轮候时间高企时,特快公屋的竞争非常激烈,2017年有1100个公屋单位,接获逾8万份申请,平均73人争一个单位。随着公屋供应增加,特快公屋申请有放缓趋势,在2021年,约2000个单位接获约60800份申请,超额29倍;在2023年,约2000个单位接获31980份申请,超额15倍。
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向大公报记者表示,特快公屋是“上楼捷径”,过去公屋轮候时间长,部分人等不及,只能选择不受欢迎的单位。但近年公屋供应增加,加上政府发展过渡屋、简约公屋等,轮候市民的选择增加,便不再急于透过特快公屋“上楼”,“(特快公屋)申请少了,某程度反映政府增加公屋、简约公屋供应等政策见效,市民选择更多。”此外,特快公屋单位组合亦会影响申请人数,若较受欢迎的市区单位多,申请数字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