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青山医院临床心理学家透过“重建睡眠好习惯”课程小组,为失眠求诊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大公报讯】记者王亚毛报道:现代生活压力令不少港人产生失眠问题,卫生署调查,本港48%近半数市民有失眠症状。专家指出,不少人有睡眠认识误区,包括误认为早上床就能应对失眠、必须睡足八小时等。青山医院早前举办认知行为治疗课程,通过科学规划睡眠时间、培养正确的睡眠习惯等方法改善病人失眠,不少失眠人士学习到若入睡困难可先离开床,调整入睡时间,失眠情况均有好转。
改变在床上玩手机习惯
青山医院临床心理学家张婵玲表示,香港失眠问题颇为普遍,女性患上失眠的比例比男性高出一倍,长期失眠可能导致情绪恶化,甚至引发自杀念头。
青山医院于2022年举办课程,帮助屯门精神健康中心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健康困扰的求诊病人,参加“重建睡眠好习惯”课程小组,进行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引导参加者规划睡眠时长、每周记录睡眠模式,同时培养助眠习惯,如避免床上使用电子产品、午后不饮咖啡和茶等。活动举办至今共340人次参与,参加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显著降低。
张婵玲指出,不少人有睡眠误区,包括过早上床预留睡眠时长,以为可防止失眠,亦有人白天长时间午睡,影响夜晚睡眠等。她举例称,曾有六、七十岁的家庭主妇因担心失眠,每晚八、九时就上床,但实际凌晨12时才真正入睡,后来她慢慢调整入睡时间,失眠状况明显好转。
患有焦虑症的退休人士阿玉说,曾依赖安眠药入睡,但效果不佳。她于2022年参加小组,改变了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的习惯,入睡困难时就暂时离开床,不要强迫自己入睡,现时多数时间能正常入睡,甚至毋须再服用安眠药。
张婵玲表示,一般人们需5.5小时的核心睡眠以维持日间正常运作,毋须盲目追求7至8小时的睡眠,部分人需要8至9小时才足够也是正常时间。对于长期固定夜班工作者,她建议可通过固定睡眠时长、戴太阳镜减少光线影响、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改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