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理大成功研发出创新的人体测量技术,以提升压缩服装的性能和设计。
【大公报讯】记者陈杰报道:设计运动与功能性医疗服装的一大挑战,是必须考虑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软组织的变形情况。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成功研发出创新的人体测量技术,能有效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以提升压缩服装的性能和设计。有关设计研究成果已在学术期刊《生物工程及生物技术前沿》(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发表。
由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院长及教授叶晓云带领的研究团队,运用糅合图像识别演算法的创新人体测量学方法,系统化地测量人体组织变形情况,有效降低因动作造成的测量误差。团队亦运用弹性力学和应力函数构建了一个可预测人体组织变形的分析模型。该项创新技术能够准确量化人体在动态状态下组织变形的情况,解决长久以来紧身运动服和可穿戴式装置服装设计时面对的技术挑战。
叶晓云指出:“我们研发的技术特别适用于各类压缩服装,例如紧身裤等运动服装,以及压缩袜和手术后使用的功能性医疗服装等。”
降低肌肉骨骼损伤风险
该技术框架不仅推动了可穿戴应用生物力学模拟技术的发展,亦为提升运动服装人体工程学提供了实用工具。透过数据驱动的压缩服装设计,能有效提升运动表现,同时降低肌肉骨骼损伤的风险。
理大该项技术可整合到现有的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系统中,能有效简化原型设计,并减少对反复试验的依赖。透过量化个别的组织反应,辅助个人化服装设计,特别适用于因应特定患者需求而度身订造的医用压缩服装,因此兼备实用性及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