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陈剑报道:低空经济作为全球瞩目的新兴产业,被誉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团结香港基金昨日(4日)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提出20项建议,内容包括制定本港“低空经济先导示范区”;扩大智慧交通积极资助范围覆盖低空科技研发工作;提升低空飞行器检测与认证服务等,倡议本港专注发展高增值服务,抢占低空经济价值链的制高点。
团结香港基金会总裁李正仪表示,根据基金会最近公布的数据估算,截至2050年,香港的低空经济产业预计将创造3500亿港元的增值,其中大部分来自配套服务。她指出,受到人口及地理面积限制,本港低空经济只停留在科技应用层面,发展潜力仍然十分有限。研究报告建议包括划定低空经济先导示范区,优先在示范区内建设低空基建,以及开发低空空域管理系统,确保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性。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总监叶文祺表示,先导示范区有数个条件,人口不能太稠密,位置较空旷,以及有适合主题。他举例,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新田科技城均属适合地点,前者可以测试跨境无人机配送及运货服务,以及物流中心等;后者可以测试自动化无人机监管及检测,进行智慧工地管理。
推培训课程 学习本地安全规范
在人才培训方面,报告指出遥控驾驶员认证框架尚未成熟。虽然海外认证如英国、澳洲或内地可在香港获认可,但课程内容与本地要求存在差异,尤其在限飞区及本地飞行规则方面。建议民航处推出针对海外认证的衔接课程,确保驾驶员熟悉香港安全规范。此外,应开发针对物流、测绘、救援等应用场景的行业导向培训课程。
至于产业与服务方面,报告建议扩大投资推广署低空经济论坛及数码港展览的规模,加入产品展示、买家洽谈、人才招聘及科研成果展览等环节。此外,香港应争取国家支持,与国际民航组织等标准制定机构合作,吸引其来港举办会议,让本地及内地专家参与标准制定,提升香港在全球低空经济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