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科学家与三地学生连线 分享万米深海奥秘 “蛟龙探海”课程 激发港生科研梦

2025-09-06 05:01: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国家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带回大量珍贵生物样本。右图:“深海课堂”香港分会场在科大举行,有逾200名师生参加。

  人类至今仅探索过不足5%的海洋,在广阔深邃的深蓝中,每一片海床上都可能栖息着人类从未见过的奇异生命。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就带回的珍贵生物样本,大幅填补人类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的空白。

  “深海一号”科考船是如何搭载、支援“蛟龙号”?“蛟龙号”在万米深海又是如何精准作业?昨日,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蛟龙探海 逐梦深蓝”深海课堂──中国大洋92航次一船三地科普活动,来自“深海一号”船大洋92航次的科学家们与北京、香港、青岛三地中小学生即时视频连线,一一答疑解惑,分享精彩的科考过程,启发学子们探索深海、研究海洋的梦想。\大公报记者 江凌风

  在香港科大的分会场,200余名师生出席了深海课堂,他们亦参观了同场举行的“深海样品展览”。现场播放了《蛟龙勇闯大洋》、《深海先锋:揭秘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蛟龙.深蓝新纪元》等视频,系统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历程、技术升级成果,以及在全球大洋的科学考察进展和航次现场情况。当镜头扫到“蛟龙号”带上来长达一米的长脚蟹,而科研人员和牠友好“握爪”时,在场的学生们纷纷发出笑声。

  学习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来自何富慈善基金李崇德小学六年班的叶谦,抓住最后一个提问机会向专家们发问。叶谦第一次参与这类活动,十分兴奋和期待。他对海洋探索十分感兴趣,在家亦会主动通过网络搜索“蛟龙号”的资讯,今天大饱眼福。同样来自何富慈善基金李崇德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李铠妍与何敏恩,一致认为参与这次活动让她们认识到海洋的神奇。李铠妍是海洋迷,她补充,“我之后一定会非常关注‘蛟龙号’的后续消息!”

  仁济医院第二中学中五学生王思懿自告奋勇举手分享活动感言,“我了解到科考背后有那么多人员,大家各司其职凝聚智慧。”她选修生物科、化学科和物理科,参与今天的活动让她对深海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王思懿对深海的画面印象深刻,经过这次活动,她表示未来亦会考虑报读海洋相关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童彭尔表示,是次活动将中国前沿科研成果与真实科考实践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好奇心、深化其对海洋科学的认知,培养该领域的未来领军者。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寄语,希望学生学习科学家和潜航员“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保持对深海的热情,未来探寻深海的奥秘,共同守护蔚蓝地球家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