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待领养宠物活泼又健康

2025-09-07 05:01: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将近8岁的唐狗女Abigail(图左),在新主人ChiChi(图左二)及Alastair Robert Dunn(图左三)的照顾下重获新生。\大公报记者伍轩沛摄

  香港面对人口老化、生育率低及迟婚等都市问题,不少人选择养宠物陪伴自己。然而弃养及动物走私等问题,导致渔农自然护理署每年都会接收大量动物。渔护署去年共收容超过3200只动物,当中有近半是猫和狗。这些动物会交由福利机构安排领养,获领养的数字只有大约四成,渔护署形容领养成功率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有动物福利机构表示,其实待领养的宠物并非全部都是老弱伤病,相反很多都是活泼健康的毛孩,呼吁市民养宠物前,考虑以领养代替购买。\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

  香港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有不少家庭饲养宠物。据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直至2024年中,全港有241900个住户有饲养猫或狗隻,占住户总数的9.4%,而宠物猫和宠物狗更高达40万只。然而,并非每个主人都能尽其义务照顾宠物终老。渔护署去年共收容超过3200只动物,渔护署兽医师(动物管理)关晋乐表示,收容的动物主要是来自流浪动物、主人弃养、涉事充公这三个类别。

  署方去年接收逾3200动物

  香港有四间动物管理中心,日常工作包括为动物接种疫苗、健康检查等;也会收容猫狗以及一些爬虫类,或像兔、仓鼠、龙猫等动物。在确保动物身体情况及性情评估合格后,动物会继续留在中心,直至为其安排到愿意接收的服务机构。

  渔护署现时与17家动物福利机构合作,并由机构安排领养。然而,去年动物福利机构的领养数字显示,狗的领养率仅得41%,猫只有39.9%,而其他种类的动物领养率更仅得5.4%。

  关晋乐坦言,领养成功率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他观察到,疫情之后,领养难度显著提高,认为核心原因是疫情后人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如旅行、参与各类活动等,对领养宠物的关注度和意愿下降。

  猫狗领养慈善协会是其中一间合作的动物福利机构,创办人Jen认为,影响领养的因素很多,患有天生病痛、长期疾病的动物,以及体形较大的狗,因饲养难度和成本较高,较难被领养。品种与流行度也有影响,例如近年流行的影视作品出现过的动物,“有一段时间柴犬很受欢迎,后有不少因饲养难度不低而被遗弃。”

  她认为,不少市民对领养有误解,以为被送到机构的动物都是老弱伤残,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身体健康,更有不少动物本身是名种狗或猫,仅因原主人无法继续饲养而被送至机构,“与近年不少人移民也有关系。”

  动物福利机构安排配对

  Jen表示,动物福利机构接收动物后,会先将动物送往暂养家庭中,然后透过社交媒体寻找合适的领养者。希望领养的市民,只需要填一份资料,机构就会根据其可陪伴宠物的时间、家中环境等因素为其配对合适的宠物,“例如养猫的话家中需要有猫纱窗,养狗则需要具备带狗外出散步的时间条件。”如果顺利,一般数月内,新主人就能接毛孩回家。“当然我们也希望领养者多关注不同NGO团体,选择上也不要仅局限于完全无问题的动物,给予各类待领养动物更多机会。”

点击排行